豐田、寶馬、長城等車企以及蔚來、理想、小鵬等一眾造車新勢力紛紛換道激光雷達,一大批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開始在2021年逐步落地。
過去激光雷達未能普及,主要是下游應用場景不成熟、產品成本較高等因素所致。但如今,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加速,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也開始進入了試運營階段,激光雷達市場呈現了一片火熱的景象。
Velodyne與Luminar已經率先在美國上市,國內包括華為、大疆、禾賽、速騰等一大批激光雷達企業都在加速推動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圍繞汽車級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愈加激烈。國內外激光雷達的技術方案眾多,但各家都在探索驗證階段,尚未有明確的技術方案勝出。
高性能激光雷達的演進
在開放道路的測試點云中,Scope可以精細地還原道路環境、車輛行人等障礙物細節,并且能和高線數的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產品在點云效果方面一爭高下。
根據用戶實際使用和測試的反饋結果,Scope對行人的探測距離超過100m,而車輛跟蹤距離可以超過250m。
如果將Scope的核心參數與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高線數激光雷達產品對比,可以發現這款產品在測距范圍、視場角、距離精度等方面都已經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回溯探維科技的產品開發和迭代歷史,其上一款面向市場的主力產品是16單元的Tensor系列。2019年1月,探維攜Tensor亮相CES,首次將多線激光雷達產品價格降低至1000美元以內,并于業內率先實現了產品的規模化量產和千臺以上的交付。16單元激光雷達Tensor也因其超高性價比和量產能力而深受行業客戶喜愛。但是,對于在復雜環境中高速行駛的智能駕駛汽車來說,其感知系統既要探測200米以外的物體,還要對物體進行識別,這就對激光雷達的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客戶渴望一款像Tensor一樣兼顧性價比和量產能力,同時又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激光雷達。
而Scope系列則是探維在高分辨率激光雷達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堅持低成本、批量化、車規級技術路線的基礎上,探維及時補充了這一產品線,以滿足高層級自動駕駛系統和多種復雜場景下3D環境感知的需求,為用戶提供了更加精準的環境感知解決方案。
技術路線之爭
車規級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從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
激光雷達系統涉及激光光源、接收器件、掃描模式、測距原理等多個獨立的維度或子模塊,每個維度上都有多種潛在的方案選擇。如果排列組合下來,理論上可行的激光雷達系統方案甚至可能超過上百種。
如何在這樣的“技術路線迷霧”中撥云見日,是對眾多激光雷達創業公司的核心考驗。
“談到固態技術路線,通常都會說到OPA、Flash、MEMS,然而這只代表了對掃描模式的選擇,遠遠不能體現激光雷達產品的全部核心技術。”探維科技CEO王世瑋博士說道,“我們在清華做了十多年激光雷達,如果只是應用最前沿的技術,搭建一套演示Demo,實現幾百線的分辨率、數百米的探測距離并不難。真正的難點在于,我們一開始就選擇了要在低成本、車規級、易量產的前提條件下來解決這個問題。”
王世瑋介紹道:“目前在供應鏈端,陣列化的收發器件發展很快。我們一直在堅持核心器件的陣列化、集成化和芯片化,再結合我們Array-based Line Scanning(ALS)平臺的優勢,Scope這款產品才可以高效地完成研發,并進入量產階段。我們始終在踐行:用產品實力來證明我們的判斷力。”
探維科技CTO鄭睿童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補充道:“探維自研的ALS是推動核心器件陣列化、集成化和芯片化發展的技術平臺,包括陣列化模擬前端、專用并行處理芯片、單軸大視場描掃光學系統,是市場上最可靠的激光雷達平臺。其優勢體現在產品穩定性強、量產難度低、靈活性高和迭代速度快四個方面。高分辨率Scope激光雷達的快速發布就是探維ALS平臺和技術路線優勢的集中體現。此外,無論是我們在售的Tensor、Scope,還是未來的128單元產品線,都可以在核心收發模組、掃描器件、信號處理算法、仿真工具鏈,以及生產組裝標定流程等方面通用。”
據悉,陣列化的光學系統和收發器件,可以減少光學、掃描系統復雜性,集成化則可以提高效率和穩定性,同時,探維自研的激光芯片和并行信號處理芯片,也讓其在成本控制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
探維科技的方案,是不是激光雷達的終極解,還得交由市場檢驗。
量產落地的關鍵
現階段,激光雷達賽道百家爭鳴,產品譜系日益豐富,整個激光雷達市場也開始逐步從“混戰”進入到“淘汰賽”階段。
業內普遍認為,一旦激光雷達真正進入爆發期,玩家們比拼的就是成本優勢、規模優勢,也就是量產能力。
然而,激光雷達企業能否成功突圍,并非“量產能力”四個字可以輕易概括。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量:
一是,成本和產能能否支持規模化量產。這要求激光雷達企業在最初設計激光雷達產品時,就要做好整個產品技術架構及模塊布局,以減少人工介入環節,并且在后期大批量生產的供應鏈上做好儲備。
二是,產品可靠性能否通過車規測試。激光雷達產品要通過車規級認證,需要進行車規振動、沖擊、溫度循環等試驗,滿足復雜環境下穩定工作的可靠性要求。如何從實驗室走向嚴酷的客戶場景,是對激光雷達企業的最大挑戰。
三是,產品能否幫助終端客戶量產落地。無論是激光雷達企業還是投資者,都期待乘用車自動駕駛全面商用落地愿景的實現。在乘用車前裝市場起量之前,智慧交通、AGV、工業機器人等不同場景對激光雷達的各種需求,都對激光雷達企業解決方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
據悉,Scope進一步發揮了探維向來具有的成本優勢,作為64單元車規級激光雷達,樣品價格僅在傳統16線到32線激光雷達之間。此外,探維科技已經完成了第一條組裝產線的建設投產,具備批量化組裝、標定和測試的能力。
在車規測試方面,探維科技同樣成果卓著。2019年Tensor小批量產時,探維科技就已經從部件、組件以及成品等各方面進行環境穩定性測試,覆蓋包括沖擊、振動、熱循環、EMC和功能安全在內的數十項車規標準,真正做到從源頭出發讓車規變成現實。目前,在一些批量客戶的實際使用條件下,探維激光雷達產品已經連續工作超過1萬小時。
此次Scope則專為高速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應用打造。250米的探測距離和0.125°的分辨率可有效識別遠方障礙物,可保證高速自動駕駛的可靠性。而對于智慧交通應用而言,Scope的120°水平視場角和25°豎直視場角則可完美實現行人、自行車、機動車等的檢測和跟蹤,幫助分析交通、緩解擁堵、保證交通安全。相信在擁有足夠成本優勢及車規安全性的支持下,Scope定能成客戶應用迅速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環。
此外,探維科技還將推出新版優化升級的Tensor-Pro3。本次優化主要針對自動駕駛公司和主機廠的應用需求,并在尺寸、精度、探測距離和點云質量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升級,預計在2021年Q4之前完成全部車規級驗證和SOP。
一直以來,成本、效率和質量都是激光雷達量產之路的重要阻礙。但如今,探維科技已經沖破了諸多阻礙,而其選擇的還是激光雷達行業競爭最為殘酷的一片戰場——64線激光雷達。2021年探維科技激光雷達的商業落地尤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