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晴
1月初,自動駕駛企業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將用于加強“全場景、真無人、全天候”自動駕駛平臺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界共同推動無人駕駛大規模商業化。
“大規模商業化”仍然是當前整個無人駕駛行業有待突破的難點,馭勢科技能備受資本青睞也得緣于此。據了解,過去2年,馭勢科技在真無人的里程上已經實現了突破40萬公里的安全運營,并以每月5萬公里的里程遞增。近期,新戰略移動機器人全媒體特別采訪了馭勢科技首席生態創新官邱巍博士,與他聊了聊關于馭勢科技商業化落地的布局及規劃。
圖: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生態創新官邱巍博士
“萬里”之行,始于“落地”
除去技術原因之外,自動駕駛在開放道路的落地還面臨著道路法規、交通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當前很多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在特定場景的應用,物流園區,機場港口等場景開始成為自動駕駛落地的先行地。
馭勢科技也選擇了從這一類場景率先切入市場,邱巍介紹:“我們將商業化分成兩塊,一塊是目前已經具備大規模擴展的領域,如機場,港口,園區物流等,另一塊是乘用車的自動駕駛,這塊的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還處于跟頭部的主機廠合作研發的階段?!?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2019-2020兩年間,在特定場景領域,馭勢科技的商業化落地一路快速推進。
2019年9月,馭勢科技攜手上汽通用五菱,共同交付了國內首條無人駕駛物流線路。截止2021年1月,該項目累計建成超過20條無人物流路線,常態化運營的無人物流車達到百臺規模,總運行里程達30萬公里,運行總趟數超20萬次。
2019年12月,馭勢科技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正式投入服務,這是全球首次在機場實際操作環境下運行的無人駕駛拖車。正式運營半個月后,馭勢科技便交出了1500公里0故障運行的成績。今年初,香港國際機場宣布,將于2021年第一季度采用馭勢科技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全面取代傳統人力駕駛的拖車,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香港機場和上汽通用五菱兩大標桿項目的影響下,2020年馭勢科技的商業化落地規模不斷擴大,長沙黃花機場、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等企業已經先后與其建立了合作。2020年,馭勢科技共完成了數百套“AI駕駛服務”的交付,實現業績增長150%。
實現“商業落地”與“技術先進”的平衡
在特定場景的商業化落地方面,馭勢科技已經取得了大的突破。
2021年是馭勢科技成立的5周年,邱巍認為,5年對馭勢科技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這個里程碑在于馭勢科技成為了行業第一家從0到1正式跨越到從1到N的企業,從業務形態來講,我們主機廠的物流、機場的物流都在全面開花,這樣成績在整個行業中都是出類拔萃的?!?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多個場景落地應用的核心在于馭勢科技自主研發的U-Drive智能駕駛平臺,U-Drive智能駕駛平臺通過智能駕駛控制器、AI算法、云端智能駕駛大腦等核心模塊,配合部署在車身周圍的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多類傳感器的感知數據,以及無人駕駛核心算法,可以實現多種復雜環境下的無人駕駛。同時借助云端智能運營管理平臺,可為無人運營提供系統化的工程管理,實現多車協同、調度、遠程控制等功能。
在技術的基礎上,對于所有的自動駕駛企業而言,找到合適的道路實現快速商業落地是當前發展的重點,但未來,企業要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邱巍認為,保持“技術先進”與“商業落地”的平衡是保持企業長久活力的關鍵,“對于公司來講,“商業落地”與“技術先進”像一個事物的兩面,都是必須要考慮的,純考慮技術先進會過于理想化,純考慮商業落地,公司未來的競爭力將會變弱,所以這兩者要綜合考慮。如何去調整這個比例?這也跟整個行業發展有關,當前來講,無人駕駛技術已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在算法層面已經領先商業落地的需求,現在整個行業關注的是,先進的技術什么時候能夠商業落地?因為只有真正的商業落地才能夠給我們未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更大的推動力。”
具體到馭勢科技自身,邱巍表示,當前馭勢科技可能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放在商業化落地方面,“剩下百分之四十在技術儲備上,這也是為了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打基礎。”
未來:規?;?、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那么,馭勢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么?
“如果說未來還有哪些還要去做的話,一是把1到N能夠真正做扎實,不僅僅是進入行業的頭部客戶,而是深入到行業的普遍應用,同時帶動我們整個合作伙伴的發展,讓合作伙伴也具備行業落地能力,讓1到N的速度加快;其次是我們要在第二個業務層——乘用車領域,也逐漸做到從0到1、1到N,當然這也需要我們未來跟更多的乘用車主機廠一起去合作?!?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邱巍表示:“從實踐來講,我們已經在幾個重要的細分行業落地了一些標桿項目,從技術、產品以及方案的成熟度上看,已經具備了規?;瘮U張的條件?!?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但他也認為未來進一步擴張,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未來我們更多需要努力的是無人駕駛技術如何跟各個行業的具體業務流程充分融合,這不僅僅在于自身,還需要跟行業相關合作伙伴一起探索。除此之外,當我們處于從1到N這個階段的時候,為了更大規模的擴張,一定是需要行業相關機構能夠先把標準制定出來,只有標準出來后,才能快速實現規?;穆涞貞谩!?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除了行業標準,馭勢科技也在探索技術的標準化落地路徑。從機場、園區物流,無人公交再到乘用車領域,事實上,每一個細分行業甚至每一個項目場景對于自動駕駛都有不同的要求,那么,技術要如何做到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邱巍表示:“細分行業有多樣化的需求,但不同的場景也有標準化的需求,對于馭勢科技來講,我們希望能夠更多專注于標準化的東西,專注底層的核心技術,所以在具體的行業融合方面,我們選擇和傳統的行業伙伴合作,他們對行業需求也更加了解,這樣也能夠更加快速的推動無人駕駛技術在各行業的規?;涞??!?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規模化是所有無人駕駛企業希望實現的未來,但伴隨著規?;鴣淼模菍τ谄髽I量產能力的要求,邱巍坦陳:“量產的實現需要供應鏈體系快速建立起來,這個長期來看還是一個挑戰,不過馭勢科技更多的是把先進的技術研發出來,生產方面和整車廠商一起去合作,目前還在升級已有產業鏈的階段,但不是一個特別大的瓶頸?!?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對于馭勢科技而言,“合作”是加速擴大無人駕駛規模化的關鍵,除了在乘用車無人駕駛領域與整車廠商合作外,在工業應用領域,馭勢科技也在探索與移動機器人廠商聯合去賦能更多的場景。
2020年12月,馭勢科技與極智嘉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邱巍表示:“從整個工廠的發展趨勢來講,黑燈工廠、無人工廠是未來的主要方向,極智嘉更多的專注室內的無人搬運,我們更多解決的是圍墻之外的無人化物流運輸,雙方結合能夠讓全廠的智慧無人物流覆蓋更大的場景,這種合作我相信在其他的行業也會越來越多,我們的技術跟其他伙伴的技術一起來幫助客戶實現整體的數字化轉型。”
事實上,在園區室外物流轉運環節,目前也有一些移動機器人廠商在布局,重載型移動機器人和牽引AGV在行業內都已有應用,那么對于馭勢科技而言,無人駕駛技術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何在?
邱巍認為,兩者其實各有優劣勢,“從我們的角度來講,馭勢科技的自動駕駛方案效率會更高,同樣成本的基礎上,載重量會大很多、運輸的節拍會更快,目前我們的速度可以開到20公里甚至30公里每小時,傳統的AGV偏向于緩慢的運輸,另外從基礎設施的靈活性講,馭勢科技的技術方案對基礎設施基本沒有太多的要求,部分AGV對基礎設施有一定的要求,當然當前很多移動機器人廠商也在嘗試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其實從長期來看,室外移動機器人的感知規劃定位路線會逐漸走向以無人駕駛為主導的技術?!?b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radius: 0px;" />
從特定場景的應用到開發道路的探索驗證,事實上,無人駕駛全面落地的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目前還不好預測,但像馭勢科技這類的企業在商業化落地方面的成功探索無疑讓我們窺見了更多曙光,盡管道阻且長,但路在腳下,相信行則將至。
2021年3月30日,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將在深圳舉辦《第十屆產線與倉儲物流智能化發展工程大會》,匯聚行業精英,探討產業發展大勢!歡迎報名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