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剛剛結束的2015機器人世界杯中型組決賽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水之隊以4:1的成績戰勝了荷蘭埃茵霍溫理工大學代表隊,獲得了中型組世界冠軍。去年,因為守門員機器人的全景視覺模塊無法判斷足球在高處的運動軌跡,北信科水之隊被對手抓住弱點,與冠軍寶座失之交臂。
水之隊帶隊老師王雪雁在7月20日半決賽賽場上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今年,他們重點突破了守門員機器人在全景視覺模塊上的技術壁壘,采用了英特爾實感3D攝像頭的全景視覺模塊,使守門員機器人感知性能提高了50%~80%,保證了守門員機器人對高空落下的球體做出更加敏銳的反應。
當時,王雪雁站在比賽場上非常有信心,她認為在改進后,水之隊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果不其然,在決賽中,水之隊拿回了上一年失掉的“王冠”。
欲構建生態系統
7月21日,在2015機器人世界杯產業峰會主題演講及隨后的媒體訪問中,英特爾公司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物聯網事業部副總裁倪健安,英特爾中國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陳偉、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等人都對機器人產業,尤其是中國機器人市場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及信心。
英特爾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此次贊助機器人大會也是為了倡導加強產業協同合作,攜手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加速智能創新。
不過,被問及英特爾是否會打造一款機器人時,陳偉表示,短時間內垂直完整的機器人并不在英特爾的考慮范圍中,但是英特爾將發揮原有優勢,促進機器人生態系統建設,希冀以計算代替復雜的機械操作,降低機器人的硬件成本,促使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進入市場。
英特爾認為,其架構在加速智能機器人創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夠賦予機器人更強大的計算能力,為智能機器人提供最基本的控制能力;機器視覺,如實感技術提供機器人的物體識別和躲避能力以及數據中心計算可提高機器人的數據分析和響應能力。
英特爾也表示,將從開放技術架構、降低成本、標準化等方面推進機器人創新,并將基于英特爾愛迪生開發平臺,促進教育機器人開發和推廣,結合英特爾教育計劃激發廣大熱愛機器人的創客、大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
中國機器人產業剛剛起步且各自為陣,英特爾瞄準了大學、科研機構到機器人產業鏈乃至用戶的完整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希望能從架構開始突破市場。
陳偉透露,英特爾跟大學的合作有很多,在美國就有7個科研中心,包括云計算、社交計算、視覺計算等方向,很多研究成果與機器人相關,其“與大學的合作一直處于非常活躍的狀態中”。
在中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水之隊就是與英特爾合作的隊伍之一。王雪雁告訴記者,水之隊的中型機器人在此次比賽中的實驗數據將與英特爾共享。
據悉,英特爾要求在美與其合作的院校產生的相關項目成果都不申請專利,促使全人類能享受到該技術進展。而吳甘沙介紹,英特爾目前在機器人開源方面投入較大,包括無人機、感知領域都有涉及,這也進一步證實了英特爾致力促進機器人生態系統形成的愿望。
發力四大關鍵技術
倪健安認為,影響機器人發展的四大關鍵技術是計算、視覺、語言以及驅動,“必須對這四項技術進行創新才能夠推動機器人市場的未來發展”。計算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從感知開始的,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變形傳感器,可以植入到機器人中,讓機器人的感知能力提高到識別層次,識別后就是理解并作出決策階段,到最后才是機器人發展的巔峰階段——自我認知。
“要實現這種認知能力,計算能力就會要求越高。”倪健安表示,這也是英特爾在未來將繼續加強投資的領域,以計算提高機器人自身能力。
而在視覺上,英特爾實感3D攝像頭本身帶有一個傳統的2D攝像頭和一個3D景深攝像頭,如此一來,全景視覺模塊就能夠全方位掃描感知區域中出現的物體。他希望,能夠借助3D視角,輔以強大的計算,來改進機器人的認知能力。
“想象一下,與機器人的對話,以非常自然的方式來進行命令和控制,這是一個虛擬化的自然語言的處理。另外一方面,也是一種以對話理解的方式進行互動。”談到語言技術,倪健安暢想道。
至于驅動,他則認為機器人必須實現實時性能,即實時響應和精細化控制。倪健安表示,英特爾在當前適用于機器人的商用版驅動器上已進行了大量投資。
“伺機而動”
據了解,除了承辦2015機器人世界杯產業峰會,英特爾還獨家贊助了在本次機器人世界杯上首次舉辦的“服務機器人精確測試挑戰賽及研討會”。挑戰賽及研討會致力于推動自主機器人性能的定量測定,并降低服務機器人成本。
在主題演講中,倪健安強調,“我們需要抓住的機會就是在服務方面”。
“從中美兩國的角度來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將會進一步走向創新的時代,加速這兩個國家各個行業的變革。”倪健安又進一步強調,“在中國的機器人市場,我們十分關注生態系統的建設,其中服務、教育、工業是關注的三大核心。”
在中國,工業機器人有比較穩健的發展。陳偉指出,“最難判斷的是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將為應用所引導,目前很難判斷是單一應用還是負載多項的應用服務機器人可以占領市場。
而吳甘沙指出,在未來機器人芯片的競爭中,肯定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有可能既競爭又合作,也可能在一個機器人身上集中多家芯片。
因此,英特爾給出的策略是“謹慎地隨機應變”。“會關注這個市場,根據市場大小決定怎樣定制芯片技術,支持機器人的應用,而不是做出芯片后再找適合的應用。”陳偉說。
陳偉解釋道,英特爾最近的幾次收購表現出其對通用芯片和個性化芯片兼容性的思考,如何徹底鎖定某些個性化的芯片設計并大量投產,關鍵還在于市場的發展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