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上海輕工機械研究所、上海飛浦科技有限公司等幾家公司合作承接了霸王洗發水自動化工程的項目,幫助其安裝自動化洗發水生產線,包括自動投料、自動生產、自動灌裝整個系統的流水線工程設計,項目共投入近5000萬元人民幣。粗略估算,一條實現自動化的產品線相比普通生產線可幫助企業節省30%以上的生產線人力資源。
2014年ABB機器人在德國Geka Brush公司化妝品包裝生產線中的應用為化妝品行業自動化改造填上濃重一筆;2014年9月初拓斯達江蘇分公司又與行業某化妝品包裝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該公司是化妝品包裝行業前三甲,引進拓斯達生產的機械手和成型輔機來實現生產包裝的自動化生產,力求使制造過程向智造生產方向轉型升級,該項目實施的機器換人工程在化妝品行業引起廣泛影響,也為拓斯達在化妝品行業樹立新標桿,機器換人工程產生的效益將使其它化妝品生產企業聞風而至。
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17年日化產品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在國內日化制造業仍處于低附加值的大環境之下,日化成品商的關注焦點更多仍集中在產業鏈下游的營銷模塊,對產品制造過程本身并未過分關注,這塊“短板”的劣勢目前能暫時得以隱藏,但市場日漸成熟之后,這塊“短板”終將影響“整個木桶”的盛水量,而產品質量控制能力的缺乏亦將暴露無遺。
國內日化企業與寶潔等外資企業相比,一個很重要的差異就在于其產品質量的控制和保障,而制造過程自動化就是產品質量控制的最好保證。自動化生產不但能夠控制產品質量,而且還將成為日化生產的標準裝備。目前國內市場有大小日化企業共4000多家,市場洗牌無可避免,在經歷市場不斷洗牌最終可能只會剩下2000家企業左右,而自動化或許將是衡量企業是否會被淘汰的重要標準。
在行業競爭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之下,國內化妝品制造對于自動化升級的需求已經初顯。不過日化自動化升級并非單純的機械升級,這不僅對系統集成商有更高的要求,對化妝品制造商的員工操作和管理方式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說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許多點了解日化工序,為日后的自動化改在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