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可以說是目前互聯網行業里最熱門的領域,去年雙十一,天貓的交易額達到了571億,龐大交易數據的背后,是對電商供應鏈管理能力的考驗。一個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可以提高電商的庫存管理能力與配載能力,從而能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多家電商平臺都在使用倉儲機器人進行貨物管理和裝載,工業4.0時代,機器人無疑是提升效率的最佳工具。
在國際上,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現金收購機器人公司Kiva Systems,kiva能夠流暢快速的在倉庫中進行移動并抓取倉庫中的貨物,同時還能夠按照訂單進行第一時間的貨物分派,能有效提高零售商的貨物安排效率。
但在國內,由于技術壁壘,國內倉儲機器人的發展較為緩慢。再加上國外產品的壟斷,大部分國內電商依舊采用的是傳統的人工倉儲和傳送帶倉儲,發展十分滯后。在這一背景下,有著20年軟硬件開發經驗的呂江John(以下簡稱John)看到了龐大的市場缺口后,決定做一款可以和Kiva相媲美的倉儲機器人—KID機器人。
在創業前,John擔任著蘋果Apr零售公司CTO一職,是什么原因讓他放棄優厚的待遇,轉而創業做倉儲機器人?
這主要在于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條件促使,John向藍鯨TMT表示,首先,當下市場的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大,網購的爆發,“逼迫”著物流產業要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而自動化程度高的倉儲機器人是其最好的選擇。一方面可以砍掉繁瑣的掃碼確認流程,節約人力和時間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整個環節的準確率。像亞馬遜收購Kiva倉儲機器人之后,其倉庫的整體工作效率提高了3到5倍,存貨量也比之前提升了50%,每年能節約最多9.16億美元。
其次,自己在國內外頂尖公司有著20年的軟硬件開發經驗,可以做出更安全、穩定性更好的系統應用,從而保證機器人的精確穩定。此外,另一位合伙人張柱有著豐富的物流管理經驗,深知物流行業最需要的是什么,可以更好的幫助產品進行精準定位,以及對產品進行推廣。
市場廣闊、團隊有豐富的經驗,John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KID機器人。
機器人主要由導航模塊、防撞模塊、通訊模塊、電源模塊以及圖形處理模塊等組成,在系統中輸入預設指令,KID會自己根據數據終端的訂單計算出最快捷的路線,利用條形碼來識別貨架上的商品,然后滑動至貨架底下,送到包裝車間交給包裝工人。同時,KID機器人對障礙物具有很高的感應能力,并且在電量不足時會自動充電。另外,當多臺KID機器人運輸路線重疊時,系統會根據訂單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先后運行順序。John透露,KID機器人暫定價格在20萬元左右,壽命大約五年,綜合成本相當于人工倉儲的四分之一,但效率會提高3倍以上,并且期間機器出現故障將會免費進行維修。
在被問及擔不擔心別家產品進行“借鑒”時,John從容地表示,“我們做產品是以技術為核心,不怕被復制,別人也做不來。”
盈利方式上,John表示,在KID機器人正式量產上線后,考慮到機器的價格以及物流的淡旺季,未來將會主要以租賃的方式提供給物流商家使用。同時,還會與京東和富士康等大客戶進行深度合作。
在未來一年,KID機器人的規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尋找天使輪融資,金額大約在100萬美元左右,緊接著在未來的半年里將會繼續提升系統的穩定性,并且做出3臺樣機。第二階段:尋求A輪融資,繼續打磨核心系統的穩定性,并完善人機界面系統,加強交互性。
按照John的規劃,他將在獲得融資后推出自己成型的產品,市場前景足夠廣闊,自身系統上的優勢,加上技術的不可復制,KID機器人的的機會還是很大的,不過,具體表現如何,還需要產品推出之后,市場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