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1974年就已經進入工業生產領域,但40年過去了,機器人與工人依舊無法比肩工作。為了避免機器臂的重擊誤傷工人,人機世界被一張安全防護網分開了。如今,這一格局即將改變,人機協作型機器人開始出現。在11月上海舉行的國際工博會上,ABB展示了全球首臺真正實現人機協作的機器人YuMi。作為一款人性化設計的雙臂機器人,YuMi將小件裝配等自動化應用帶入一個全新時代。工人和機器人可以和諧共處,共同完成同一個任務。YuMi在英文中是“你和我”協同工作的簡稱。
對于人機協作的意義,英國機器人技術研究公司Shadow Robots的里奇 沃克(Rich Walker)曾表示,“能夠安全地將機器人從 安全防護網 中移出、使其與人類合作是業界的一大巨變,這意味著你可以讓強大精細的機器人去幫助弱小但技術純熟的工人。”
在ABB(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ABB機器人部中國區負責人李剛看來,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般說機器人有三代機型,第一代按照指令在工作的;第二代是YuMi一樣,是帶有傳感器的智能機器人,目前我們尚處在這個階段。第三代還沒有到,完全自主,可以像人一樣。”即使是做到第二代,也已非易事。首先得讓機器人具備視覺能力,簡單說,就是讓機器人能“看見”。看,和看見,不是一回事。李剛稱, “我讀書的時候就經常講到視覺識別系統,過去的話一個視覺識別系統要和運算能力匹配,要求很高。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瓶頸一點一點解決了,視覺系統應用也更加廣泛。”
靈活,友好,這些使得人機協作機器人具備了進入蘋果代工廠——富士康的后端裝配線的潛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制造商,頻繁發生的自殺事件、工人動亂和安全事故,使富士康倍感壓力。
為此,富士康曾發布過雄心壯志的機器人計劃:建立一支由100萬臺機器人組成的機器人大軍,來大幅提升旗下勞動密集型電子工廠的生產效率。不過,苦于機器人往往只能應用于生產線的前端,著重于裝配領域的富士康在機器人計劃上并不順利。
而人機協作機器人的出現,正在改變這一瓶頸。受益的也將不僅僅是富士康。在勞動力數量增長的放緩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也恰恰出現減速。工廠主們面臨的財務壓力一直在上升。過去三年,工資水平一直在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攀升。更為強勢的員工隊伍還催生了勞資糾紛。機器人則不會抱怨。IFR的數據顯示,以機器人買入數量來算,中國于去年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