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前途財富網主編 曹久強)2014年可以稱之為機器人中國元年,上至習大大,資本市場,下至我們普通人都興起了對于機器人的關注熱潮。機器人是信息革命的一個結果,也是信息革命的縱深延伸,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社會發明。其對于社會經濟、思想觀念將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一影響僅僅顯露曙光,很多人可能還沒有認識到對于我們的深刻變革會有多深。當然,機器人在目前還有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很多人認識不到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如果我們不去積極跟蹤,積極探討機器人的發展與影響,我們可能被時代OUT了。
那么對于當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來說,還有那些技術需要進一步發展?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基于大數據基礎上對于社會事物的感應
未來機器人需要熟悉我們人類社會的一切產物,通過對于圖像、色彩等感應,以及通過大數據來尋找類似的社會場景來進行反應。事實上,盡管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存在差異,但是,很多都是相同的。能夠找到這些相同的,也能夠進行特定的區分,那么在這個基礎上,機器人將學會學習。也就是把各種對于外界的感應,能夠進行自動區分,分類儲存,以便于以后進行調用。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機器人的模擬人腦形成進行學習,自我聯想、判斷的能力,人與機器能夠直接進行語言交流。
基于人腦與電腦的人機交流技術
人不僅僅需要可以與機器進行直接語言交流,也需要通過人腦的電流可以直接轉化為電腦識別的程序等指令。這樣可以實現人很自由指揮各種機器,能夠實現把人的思想迅速轉化為行動,提高勞動生產率,也為后面人與機器人更好的交流打下基礎。
基于微型核聚變發動機基礎上的動力系統
目前人類尚未掌握核聚變發電技術,正在攻關。中國有望2017年依靠神光反應堆來實現核聚變發電技術。未來需要讓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甚至納米化。這樣才能給機器人提供強大、可靠而且長時間的動力來源,從而使得機器人真正活躍起來。我們知道,我們人類之所以可以爆發出強大的力量,就是我們身體里面有類似于微型核聚變的機制能夠給我們提供強大的能量。而這一點,也是機器人需要的。目前基于電池基礎上的機器人存在很大的局限,基于電線基礎上的機器人只能固定在一個地方。只有機器人本身具有了核聚變動力裝置,才能真正克服這些局限,可以實現更加普遍的應用。而且通過這樣強大的動力系統,可以讓機器人實現自我飛行,實現《變形金剛》里面機器人所能做的。
基于自我防范的后門系統
為了防止機器人造反,傷害人類。我們必須在機器人程序中設定不能傷害人類的準則與程序。一旦機器人推理到要產生對于人類傷害時,就會自動造成程序錯誤或者推理短路。從而使得機器人本身出現很難受的異常反應。人類應該設定一個核心程序,不允許機器人自己進行任何操作,而且留有后門。而且這個核心程序以及電腦系統應該與機器人外部感應系統進行分開,實現兩個系統并存。內外兩個系統可以有效對抗病毒等干擾。同時,這樣人類可以隨時通過后門進入機器人內部電腦核心系統。機器人在進行什么推理,都可以一目了然。機器人所思所想都在人的掌握當中,隨時可以讓機器人停電,讓它身體部位失去控制能力。必要時,人類將住進機器人體內,從而直接擁有強大的外殼,不再懼怕機器人的威脅。
這些機器人技術需要進一步攻關與開發。目前百度大腦就是在做基于大數據基礎上的對于社會一切事物的識別,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迅速進行搜索。當未來依靠3D打印,機器人制造機器人了,我們就正式步入機器人時代。這個時代離我們已經很近了。
機器人時代的相對物價。
當全社會實現機器人制造機器人,也就意味著社會智能生產力的成熟,人類完全步入機器人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勞動生產率將是空前高的。現在一個工廠可以一天可以生產上萬個面包,在機器人時代,一個家庭工廠生產的面包幾乎可以滿足全國人民的消費。而這樣的工廠可能就是家庭一兩個人,幾千個機器人就可以實現的。芯片上的摩爾定律有望在很多商品上體現出來。當我們的住房、衣服、糧食、蔬菜等等生活用品完全依靠機器人制造的時候,這些商品的價格相對于我們個人每天的收入將是極度低廉。未來每個人的恩格爾系數在機器人時代有望下降到1%。
不過,有些新出現的商品可以價格比較高,一旦可以基于個性需求快速生產,這些商品的價格都有望快速下降。
{$page$}
機器人時代的個人收入
機器人時代,隨著機器人制造機器人,機器人本身的價格也會出現快速下降。或許芯片的摩爾定律首先會體現在機器人身上。當我們的洗衣做飯、看孩子、拖地都是使用機器人,農業、工業從生產到流通都是使用機器人,那么人將完全有時間進行自我的學習、休閑。擁有高素質的人的價值將遠遠勝過機器人,一個人每天的市場價格可能是購買一個機器人價格的好幾十倍。這個時候人力堪稱天價。恐怕很少有人雇用得起。而且每個人或者每個家庭可以使用幾百上千的機器人進行生產、銷售,每個人不可能再被人雇傭。每個人可以獨立完成整個生產領域的全部過程,從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等都可以依靠機器人解決。個人只要在家收錢,進行管理指揮就行了。機器人壞了指揮機器人去維修就行,或者直接制造一個新機器,舊的可以扔掉回收利用了。
這個時候,如果一家廠與另一家廠進行合作,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正自由人自由的聯合。
機器人時代的個人生活
機器人時代,我們發現,一切簡單勞動都被機器人替代了。恩格爾系數又是下降到了1%。每個人都已經不愁吃穿了。那么,每個人的生活就變得悠閑、自由起來了。未來每個人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起床洗漱之后,喝喝茶,釣釣魚,然后吃午飯,看書等等。生活將變得有規律,很悠閑。在這個寬松的環境下,每個人肯定會有其他想做的,比如作詩、科學研究、畫畫、旅游等等都可以自由去做。
機器人時代的個人分工
機器人時代,個人分工消失了。工業化時代有的人被指派去研究化學,有的被指派去研究物理。機器人時代,個人沒有任何指派,也就沒有任何固定的分工,完全都是個人自由。個人可以早上研究化學,中午研究物理,下午進行文學創作,這些都是可以的。這個時候每個人可能都是很多方面的專家,每個人研究者,還是媒體人。可以獨立進行研究,擁有獨立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
機器人時代的個人生產
現代社會,我們存在很多的分工,分成工人與農民,即使工人在工廠也存在很多崗位分工。機器人時代,只要制造機器人足夠便宜迅速,那么一個家庭完全可以安排一部分機器人從事農業,一部分機器人從事工業。從事農業的生產糧食,生產衣服,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一部分機器人生產商品用于交換來換取其他家庭生產的商品。特別是無土栽培技術,可以實現室內生產。未來說不定每個人家庭可以制造一個巨大的航天器,航天器里面可以分成農業區與工業區,實現室內完全生產制造。特別是3D打印技術下,依靠共享的配方,可以任意打印自己想要的食物、衣服等等生活用品。也許未來每個人人的生產就是自成體系,可以完全獨立,對于外界的依賴大大降低。
機器人時代的個人觀念
當機器人時代,每個人家庭生產,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所謂的雇傭概念沒有了,所謂的工作與生活的區分也沒有了。甚至錢的概念,因為生活用品都可以自我生產,即使交換也很便宜,錢的概念可能也已經很淡化了。還有工業與農業,工廠與農村等等區分也沒有了。如果我們在新時代出生的小孩面前談起我們現代社會的血汗工廠,環境污染、錢、分工等等,可能他們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他們出生的時代,完全沒有這樣的東西,他們的頭腦里完全沒有這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