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制造商,abb公司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安裝了25萬臺的機器人,對該市場也較有經驗。該公司高層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就表示,中國市場上,工業機器人領域會繼續保持增速,同時未來的需求可能會偏向服務機器人。
關注服務機器人
對于制造行業,2015年以來最為重磅的政策就是《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其中提到,我國要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機器人。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
ABB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全球負責人白天恩對記者表示,機器人市場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工業機器人,主要是在工廠生產、組裝上應用;另一類是服務機器人,運用行業有醫療、物流,廢物處理等。醫療行業里,既有幫助做手術用的機器人,也有幫助老年人或殘疾人的需求。“從功能和價值上看,與工業機器人相近。舉例看,物流行業上,取貨的工作和工業機器人就類似了。”他表示。
他還說,在環保領域上,服務機器人也會大展身手。從長遠看,人們不太愿意做的事情(如環保領域的廢物處理等)可由機器人發揮更大作用,“這方面,我們也在密切關注”。
他還表示,物流行業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也不少,“我們也會有相應的一些技術和方案,比如機場行李處理等”。
近日,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各向軟銀旗下的機器人公司Aldebaran注資1億多美元,推動其主打產品情感陪護型機器人Pepper的銷售;而幾乎同時,軟銀也宣布投資2000萬美元支持初創倉儲機器人公司Fetch繼續發展壯大,可見資本市場對服務機器人是愿意買賬的。
而據浙商證券的預測,未來全球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有望保持14%以上的復合增速,國內市場也將受到政策扶持、殺手級產品示范效應和資本因素的推動,增長前景更為廣闊。
與工業機器人不同,服務機器人最大的特征為智能化,包括感知、運動和思考等,其中解決思考能力及后續的反饋是服務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壁壘。這類機器人具體涉及了兩大層面,其一為運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自主云計算等基礎技術以及多維特征的情緒分析技術,來進行有效識別;其二則是以智能大數據和云服務為支持,開發出智能語音服務基礎支撐和交互平臺。
中國機器人市場有三大關鍵要素
未來中國經濟將呈現“新常態”的發展態勢。這將帶來更多的產業升級。通過行業的轉型,提升生產效率,推動創新,這樣將使得中國企業不僅在中國有更強的競爭力,在全球也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白天恩說,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少,其中有幾個關鍵要素:第一,機器人生產商要能提供最適合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不少工作,也有一系列投資。第二,圍繞著機器人,我們也有龐大的系統集成商網絡,大概有數百家。第三,機器人的使用客戶,自身能力如何也比較重要。
ABB離散自動化及運動控制業務部北亞區及中國負責人亞文霖也提到:“在中國,機器人運用上還存在一些障礙,其中之一就是實施難度。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針對一些行業(像3C、食品飲料)開發相應的機器人應用程序,幫助企業做具體的事情,使得他們更簡便地使用。”
白天恩也補充道:“其實我們也看到,在中國,不少客戶的機器人應用能力也不弱。有一些公司甚至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機器人畢竟不是插上插頭就馬上可用的,很多時候也需要生產企業設計一整套的流程。在部分地區,機器人知識普及工作正不斷提升。我女兒在瑞士讀高中,還沒上大學就可選修機器人的課程。在美國的很多學校也是如此,與你選擇物理、化學、體育、音樂等課程一樣。這意味著,新一代年輕人對機器人會有更多了解,他們不會把機器人看作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而是把它作為一個使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