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工業重鎮重慶市著手解決重慶工業機器人產業應用人才嚴重稀缺問題,在兩江新區投資5億6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1億1900萬新元)設立重慶兩江機器人培訓及應用中心。
重慶兩江新區、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和重慶國揚控股公司昨天在兩江新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該培訓中心采取開放式平臺學院的方式,與相關機器人制造商合作進行培訓。中心建成后每年可培訓5000人。
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簡稱兩江集團)總經濟師李光在簽約儀式后受訪時說,針對重慶汽車制造、摩哆車制造和電子信息業的主要機器人用戶進行統計后發現,重慶目前的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為3萬至4萬人。
而重慶市政府在《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2020年,重慶機器人產業銷售將達到1000億元,按照人均150萬至200萬元銷售額核算,重慶機器人產業將有5萬至7萬工人缺口。在中國全國范圍內,這一缺口在未來七年將達到200萬人。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興鼎表示,機器人產業各個層次的應用技能型人員奇缺,操作、調試、檢測、維護、服務應用性崗位都招聘不到員工,應用企業、系統集成、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領域都缺人。
李光也說,這種人才缺口在中國各地是普遍現象,所以難以通過從其他城市吸引人才來解決問題。
人員不足 導致企業不敢接大單
機器人應用人才稀缺也抬高了這個行業的薪資。據《重慶日報》報道,普通的機器人售后技術人員月薪可達1萬元,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人員年薪二三十萬元也不少見,去年甚至有一家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開出50萬元年薪挖角。
人員不足導致不少企業不敢接大單。國揚控股董事長謝平說,該公司以機器人系統集成為主要業務,目前月產三至五臺機器人,所以不敢接下更大的訂單。
李光說,重慶的機器人產業人才培育計劃將建立一個人才梯度。上述培訓中心將負責培養操作、維護等應用型人員,大學則將成立機器人碩士班和博士班,培育研發和高端設計人才。
此外,兩江集團還將成立融資租賃公司,為有意引進機器人的企業提供融資和租賃機器人的服務,加速打開這個新興市場。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說,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器人制造融合,使得機器人軟硬件的制造能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生產成本急劇下降,加上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用工成本增加,使得中國制造業對機器人的需求急劇上升。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報道,國際機器人技術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3年采購了3萬6560臺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近60%,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這個銷量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
在重慶,汽車制造業和電子信息業是兩大工業支柱,所以市政府將機器人產業列為該市的十大戰略新興產業,從2014年開始培育這個產業。湯宗偉說,中國目前有150多個城市將機器人產業列為重點培育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