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為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工信部等部委陸續出臺一系列后續產業發展促進措施。早在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首次將智能機器人列入先進制造技術中的前沿技術。但在較長是時間內,由于技術和市場需求的限制,我國機器人發展較為緩慢。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確立了發展世界制造業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并明確了九項戰略任務和十大重點領域。機器人方面,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突破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等技術瓶頸。
2016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
圖表1:截至2018年國家層面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
截至2018年31省市機器人政策匯總及解讀
近年來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對高端智能產品、高新技術企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進行扶持,從產品、企業和行業三個層面來鼓勵工業機器人及其相關行業發展。
國家政策先行,地方政策迅速跟進:2016年以來,我國各省市圍繞“機器人”發布了多項產業促進政策,尤其是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浙江等10個省市出臺了機器人相關的產業規劃。
圖表2:截至2018年31省市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一)
圖表3:截至2018年31省市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二)
圖表4:截至2018年31省市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三)
圖表5:截至2018年31省市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四)
此外,還有16個省市在“智能制造”規劃、17個省市在人工智能規劃中設置了“智能機器人專項”,并且,幾乎所有省市均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科技創新規劃、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高端裝備發展規劃等“科技類”規劃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制造業振興升級專項行動方案等“工業類”規劃中提及“機器人”。
圖表6:各省市涉及到機器人的相關規劃匯總
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機器人政策匯總及解讀
截至2018年,有14個地級市出臺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智能型機器人研發機構的相關政策和獎勵機制,包括廣州、佛山、東莞、嘉興、泉州、長沙等。
圖表7: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一)
圖表8: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二)
圖表9: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