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AA發布的僅僅是無人機監管的草案。未來兩年之內,該機構將會正式確定監管內容。而上述的對話,意味著視線之外的飛行,極有可能在監管制度中獲得允許。
在監管制度上的落后,已經導致美國的無人飛機行業落后于其他國家。今年二月份,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出臺了商業無人機監管草案,其中規定,所有無人機必須在操控員的視線之內飛行,此舉引發行業一片嘩然。因為在目前無人機技術發展之下,已經沒有必要局限于視線之內飛行。
根據英國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聯邦航空局正在和無人機行業人士進行對話和協商,可能讓商業無人機在操控員的視線之外飛行。
在此之前,美國在無人飛機領域的監管政策制定上,長期停滯不前,嚴重制約了無人飛機產業的發展。亞馬遜等美國知名公司,甚至將歐洲作為無人機研發和測試的基地,以避開美國的限制。媒體分析稱,上述航空管理局和無人機行業的合作和對話,將是一個里程碑事件,有助于推動美國無人機行業的發展。
此前,美國FAA發布的僅僅是無人機監管的草案。未來兩年之內,該機構將會正式確定監管內容。而上述的對話,意味著視線之外的飛行,極有可能在監管制度中獲得允許。
二月份的草案中,由于規定每一架無人飛機必須配置一名操控員,另外無人飛機必須在操控員的視線之內飛行。此外,無人機的飛行高度也被限制。其中視線之內飛行的規定,直接打擊了許多無人機研發公司。比如亞馬遜公司研制無人機,主要用途給網購消費者送貨,但是快遞無人機顯然會在操控員視線之外飛行。
在無人機監管的正式條例發布之前,目前美國的無人機研發公司,仍然需要為每一架無人機的每一次試驗飛行,提交單獨申請,聯邦航空局將會針對每一宗申請做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美國無人機行業指出,在現有的無人飛機中,他們采用了攝像頭畫面回傳技術,操控員可以隨時掌握無人機的飛行狀態,及時調整飛行方向,避免和其他飛機或是建筑物碰撞。因此,先進的遙控技術下,沒有必要限定無人機必須在視線之內飛行。
路透社分析指出,聯邦航空局開始松動對于視線內飛行的態度,可能和來自美國國會和無人飛機行業的壓力有關系。國會議員和行業人士指出,美國監管政策的落后,已經導致其他國家在無人飛機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如果不能開發和采用新技術,美國公司將會失去無人飛機的巨大市場蛋糕。
據報道,聯邦航空局最近聽取了許多無人機行業公司游說人士的意見,其中包括波音公司、空中客車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及英特爾等公司,涉及到無人機在各種行業中的使用,其中包括石油管道和農業等。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最早本周之內,聯邦航空局將會制定一個計劃,和無人飛機行業在視線之外飛行的事務進行協商合作。為了保證安全,討論中的視線之外飛行,仍然會被限定在特定的空域中,尤其是避開人口居住地區。
對于允許視線之外飛行的消息,聯邦航空管理局尚未證實或者否認。
在過去五年中,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曾經在北極圈地區進行視線之外的無人機飛行,主要進行測繪冰山,監控海洋生物和海上油氣田。FAA在相關監管規則方面,可能會參考阿拉斯加大學的做法。
實際上,自從二月份發布監管草案之后,聯邦航空管理局也推出了多種措施,放開美國商用無人飛機的測試飛信。
四月份,該機構宣布,不再要求研發公司在美國特定的幾個空域進行無人飛機的試驗飛行, 比如亞馬遜公司就可以在自己挑選的一個地區進行試飛。
據悉,在草案征求意見階段,亞馬遜等公司已經提出了各種建議,其中包括取消必須在視線之內飛行的規定。亞馬遜還曾經公開批評航空管理局官僚主義,稱自己的試飛項目耗時數月才獲得批準,而此時試驗的無人機在技術上已經落后,已被淘汰。
據悉,代表無人機行業的一家行業組織已經向FAA提出要求,希望在近期之內就徹底放開視線之外的飛行,而不是未來兩年無人機監管制度正式出臺之后。
不過,美國航空業飛行員協會,公開反對允許無人飛機在視線之外飛行,認為這將給民航業帶來不可接受的安全風險。該組織認為,無人飛機上配置的攝像頭系統,和操控員在視線內根據肉眼觀察所作出的快速調整相比,前者安全性不如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