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零配件企業生產線上參與作業的機器手臂。
全省技術改造工作現場會今日在順德召開
廣州日報訊 (記者黃子寧、王鵬攝影報道)兩大經濟“峰會”將從今日起陸續在順德召開,記者昨日從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獲悉,廣東省新一輪技術改造工作現場會及廣東省工業設計創新發展區域現場會主場將搬至順德,會議將公布一批技改、工業設計相關的資訊。作為全省技術改造引領、示范城市,多個順企成為發展“樣本”。根據有關部門的透露,順德未來將再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順企實施智能化改造、更新設備和擴產增效。
升級有“引擎”:超70家順企實施“機器代人”計劃
隨著智能機器人逐漸被認為是加速佛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越來越多的順企開始啟用工業機器人參與生產。根據順德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的統計,2015年,順德工業機器人應用就超過1630臺。
據昨日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有關負責人的介紹,對于機器人項目,順德在今年累計投資總額達6億元,支持71家企業開展“機器代人”計劃,而順德企業獲省市區機器人應用補助資金超過5000萬元。
經統計,目前順德實施智能制造項目超過150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55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美的集團開展的“互聯網與智慧工廠集成創新”項目獲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國家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累計投資超過80億元。
制造到智造 機器人使用量將年增三成
根據昨日有關部門的介紹,順德開始實施“機器代人”計劃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制造型企業上,包括家電、服裝、家具、五金等企業,主要圍繞在生產自動化、產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這些方面。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對傳統企業進行開發或采用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將不斷提高生產效率。而根據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的預計,未來5年內,順德企業使用工業機器人的臺套數,將保持每年30%的增速。
那么未來“機器代人”等技術改造之路怎么走?根據有關部門的透露,順德將實施“互聯化+”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與重點產業加快滲透融合,力促一批本土企業加快開發和應用基于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的智能化生產線技術和設備,建立網絡開放式訂制平臺,引導企業高起點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
順德“樣本”告訴我們 機器人時代 倒逼工人轉型做管理
作為順德此次技改的“樣本企業”,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部分生產線實行自動化改造,起用了超過100臺的工業機器人來代替工人。
記者昨日實地走訪了該企業的生產車間,主營生產制冷設備的該廠,在搬運、組裝零件等原來需要人工繁復程序的生產線上,已經實現了機器手臂作業。
該企業壓縮機事業部副總經理劉銀虎告訴記者,工業機器人參與生產有著諸多優勢,包括機器手臂動作穩定,零配件在生產時品質得到保證。“機器人時代來了,也‘倒逼’著流水線工人的轉型。”劉銀虎表示,技改的背景下,有不少的流水線工人開始鉆研使用、管理工業機器人,由過去的簡單操作工變成了管理者。
機器代人 為企業減成本超千萬元
根據該企業的預估,包括使用工業機器人在內的生產自動化改造后,企業預計減少人員超過300名。劉銀虎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減少200名工人,按照過去人均年薪7萬元的人力成本,企業在技改后省下了1400余萬元。
劉銀虎表示,目前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廣泛使用“機器代人”。“生產環境較差的地方、勞動強度大的地方,類似這些情況上的工作崗位,使用工業機器人更好。”劉銀虎說。
“過去人工手搬這些配件,配件上會染油,影響品質。現在一個機器手臂可以同時搬運四五個配件,效率極大提高。”該企業營運專員王成標指著擺放在機器手臂旁邊單個凈重10公斤的配件告訴記者,過去一條生產線需要3人才能完成作業,現在1個人就可以操作2臺機器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