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人工智能將以這5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生活
從Siri到Spotify個性化推薦,再到各大銀行的欺詐提示功能,人工智能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簡單來說,無需人類提供具體的指令,具備人工智能的電腦便可通過自主學習對周圍的環境做出響應。
斯坦福大學的最新報告顯示了人工智能將在2030年如何與我們的生活更加密切地融為一體,并且針對如何監管這項技術,以及如何公平地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提出了許多建議。
以下5個例子(其中一些來自斯坦福的報告)就充分說明了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在2030年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紅綠燈
很多人都體會過沒有車流的時候在交叉路口等待紅燈的復雜心情。現代化的交通信號燈通常都是按照預先設定的計劃切換的,警方偶爾會在特殊事件或緊急情況下進行干預。
所謂的智能紅綠燈已經可以使用攝像頭和道路傳感器適時調整時間安排,以便更快、更安全地應對車流和行人。通過收集數據,并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獨立制定決策,這種信號燈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來適應交通狀況的隨機性。
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交通擁堵不僅可以緩解通勤壓力,還能減少因為車輛怠速產生的空氣污染。卡內基梅隆大學已經在匹茲堡測試了智能紅綠燈,還準備在加州洛杉磯和華盛頓州貝爾維尤進行測試。到2030年,你家附近的路口也有可能看到這樣的紅綠燈。
智能家居
除了Nest恒溫器和觸屏冰箱外,未來15年,智能機器人還將遍布家里的各個地方。智能家居可以根據進入房間的人來判斷應該播放什么電視節目或者音樂。此外,它們還能根據每個人的計劃安排設置電燈開關和室內溫度。
廚房還會提醒主人為即將舉行的聚會備貨,并在家人喜歡的食物即將吃光時發出通知,或者根據家里現有的食材推薦食譜。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些功能,都是通過學習每個用戶的偏好,并了解每個用戶的特點來實現的。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學生正在開發一種名為“Robocouch”的機器人沙發,可以把你安全地送到冰箱旁邊,然后再帶回來。
機器人醫生
盡管醫療技術最近實現了很大的進步,但看醫生這個步驟本身還是難以改變——病人需要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由醫生進行診斷。人工智能則可以讓病人向一臺電腦描述自己的病情,從而立刻縮小可能的病因范圍,讓醫生集中精力進行診斷。
借助先進的語音識別技術并將病癥與數據進行獨立對比,計算機醫生助手可以加快醫生的看病速度,甚至降低誤診率。有朝一日,可能只需要借助一款應用便可為你提供居家診斷。
預測警務
“預測警務”(predictivepolicing)這個詞來自電影《少數派報告》,雖然名字不太好聽,但意思就是幫助警方預測犯罪活動的發生。到2030年,這的確有望幫助我們加強社會治安。
很多警察局已經在使用數據分析犯罪趨勢,但智能電腦系統有朝一日可能會對犯罪數據展開實時的全自動分析。通過比對犯罪地點和犯罪事件,人工智能便可為警官提供獨立建議,告知他們需要在何時何地部署警力。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分析嫌疑人與罪犯之間的關系,借此預測他們可能與誰進行過接觸。
不過,這項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它有可能可能反映程序員或警官的個人偏見。除此之外,隱私問題同樣引人關注。
機器人助教
到2030年,你的助教或許不再是人類。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回答本科生的疑難問題,同時幫助教授給學生打分。這種助教的體現形式可能是計算機程序,也可能是人形機器人。它們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優缺點,然后為其布置個性化的作業。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電腦便能以接近于人類的方式對學生做出獨立響應。喬治亞理工學院今年使用了人工智能助教幫助其安排在線課程。幾乎沒有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問題是由計算機程序回答的。
對于世界各地學習語言的學生而言,機器人還可以成為真正的溝通伙伴,而不僅僅是電子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