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協作機器人是一種新型的機器人,它能夠直接和人類一起并肩工作而無需使用安全圍欄進行隔離。人機協作機器人有望填補全手動裝配生產線與全自動生產線之間的差距。過去人們常說的是機器人代替人類勞動,而現在機器人更多地被認為是輔助工具。一成不變的自動化和手動勞動之間的嚴格界限正在逐漸取消。高效的傳感器、智能的控制技術和最先進的軟件技術集成在機器人上,確保了人和機器人之間無需防護欄可安全合作,也可以不限定地點和任務靈活地應用。通過這種方案,員工可以根據要求的件數在不同的生產位置和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所需數量的機器人。
優勢
因此,這種靈敏的機器人例如可以作為靈活的生產助手用于生產制造中,并通過承擔以前無法自動化且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手動工作步驟來減輕員工的負擔。例如通過承接頭頂上方的工作或搬運重物可以大大減輕員工的負擔。可重復的過程可以極高質量地進行,而無需根據類型或工件進行投資。
代表產品介紹
1.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
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14軸機器人YuMi在2015年9月22日被UL(Under writers Laboratories)宣告獲得UL安全認證,突顯其具備人機協作能力的關鍵安全設計。UL表示,ABB首款強調人機協作的雙臂工業機器人YuMi獲得UL頒發機器人安全認證,不單位機器人邁向人機互動帶來指標性的意義,也點燃產業動能,為機器人產業的持續發展與普及應用注入強心針。
ABB臺灣工業機器人部門協理蔡景淳表示,“ANSI/UL1740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標準,不僅是商業標準,更是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采認的國家標準,經由具有全球公信力的UL認證,象徵YuMi的安全設計經過嚴謹而客觀的評估與測試,能夠引領全球產業真正邁入工業4.0/先進制造。”
2.優傲機器人公司(Universal Robots)靈活、安全全系列協作機器人家族
優傲機器人公司(Universal Robots)是一家引領協作機器人全新細分市場的先驅企業,該公司關注機器人的用戶可操作性和靈活度。在2015年8月26日至28日亮相上海國際汽車制造裝配展上,優傲機器人公司旗下全系列協作機器人家族亮相。
優傲機器人公司現共有三款協作機器人——UR3、UR5和UR10。于2015年3月最新推出的UR3是現今市場上最靈活輕便、并且可與工人一起肩并肩工作的臺式機器人。它自重僅為11公斤,但是有效負載卻高達3公斤,所有腕關節均可360度旋轉,而末端關節可作無限旋轉。UR5自重18公斤,負載高達5公斤,工作半徑85cm。UR10可負載10公斤,工作半徑130cm。三款機器人均以編程的簡易性、以及與人一起工作的協作性和安全可靠性享譽業內。
據悉,UR機器人還具有直觀的用戶編程界面,通過點擊觸摸板上的箭頭即可控制機器人移動方向。
3.發那科負載最大協作機器人CR-35iA
CR-35iA機器人手腕部最大負載達到35kg,運動可達半徑1813mm,作為一款協作機器人,完善的安全功能使CR-35iA可以在沒有安全圍欄隔離的情況下與人在同一個空間工作。卓越的設計也使CR-35iA獲得了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親自頒發的本屆工博會的工業設計金獎。
4.瑞士格&庫卡AIP(Auromated ItemPick)機器人揀選技術
在2015年的盛會CeMAT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上,同為機器人行業焦點的兩大企業瑞士格和庫卡聯手開發出AIP(Auromated ItemPick)機器人揀選技術,將人與機器人協同作業的概念引入未來的自動化智能倉庫設計中。
5.新松多關節機器人
在2015年工博會上,以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為核心,致力于科學化高端智能裝備的高技術企業新松,重點發布的了新松柔性多關節機器人是國內首臺7自由度協作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具備快速配置、牽引示教、視覺引導、碰撞檢測等功能,具備高負載及低成本的有力優勢,滿足用戶對于投資回報周期短及機器人產品安全性、靈活性及人機協作性方面的需求。
6.Rethink Robotics公司智能協作機器人Sawyer
Rethink Robotics公司智能協作型機器人Baxter和Sawyer在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上正式亮相,這是Sawyer在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首發。這一首發將助力其進一步拓展亞太市場。
作為協作型機器人市場的先驅,Rethink Robotics公司設計的智能機器人性能獨特,它可以在多變的制造環境中與人協作,能夠在即使沒有電腦程序員的情況下,在幾分鐘內切換任務。
7.IRobot&思科視頻協作機器人iRobot Ava500
在2013年舉辦的InfoComm展會上,IRobot攜手思科共同開發的視頻協作機器人iRobot Ava500亮相。
該款機器人產品將iRobot的自主導航技術與思科網真產品無縫結合在一起,能夠直立行走,自行移動到指定位置,讓客戶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夠高效參與各種會議,流暢運行演示交流。此外,該款全新機器人還將能夠移動到制造工廠、實驗室、客戶體驗中心和供應鏈中的其他遠程設施,為客戶提供具備移動性的可視化交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