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醫療不僅僅是美好的愿景,它真得來了!一種人工智能醫療技術已經來到中國,并且可以讓需要的人享受到它智能的治療服務。它就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一款植發機器人——ARTAS植發機器人,它已經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準在中國使用。在更早些年,ARTAS植發機器人獲得了、美國FDA及歐盟CE認證。
傳統植發提取頭發易傷毛囊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名患者采用傳統方式植入2000根頭發,需要耗費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種”入2000根頭發,更需要從有頭發的頭皮處提取2000根符合移植要求頭發。傳統的植發方式對于患者和醫生來說,都是一個煎熬的過程。
不僅僅如此,經過數小時的傳統植發過程,不代表患者就可以如愿“秀發滿頭”,人工取發植發可能導致損傷毛囊讓效果大打折扣。
傳統植發方式之一為“毛囊單位線性頭皮移植術”(FUT),是把患者后腦頭皮切一塊下來,提取其中的毛囊,再一根一根的種植到脫發區域。 另外一種植發方式為“毛囊單位擷取術”(FUE),就是醫生手工一根根直接在患者后腦采集毛囊,再一根一根的種植到脫發的頭頂。
這兩種方式都需要人工提取毛囊,醫生如果判斷不夠準確,提取角度和深度掌握不好,就會損壞毛囊,導致移植后無法成活。過程中,醫生很容易疲勞和出錯,成功率50%~70%就算是很成功的手術了。如何保證毛囊采集質量,使之不受損傷,是這植發技術的最大挑戰。
植發機器人的人工智能優勢
有了植發機器人的人工智能優勢,植發患者大大減少了植發漫長過程的時間煎熬,甚至在手術過程可以喝咖啡讀書看報。
這款植發機器人最大優勢是能夠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取到高質量的毛囊。ARTAS植發機器人采集毛囊不再需要多至10人的龐大植發團隊,只需要1名由訓練有素的醫生,按照患者特殊的體質和頭發參數,設置系統,ARTAS植發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首先會自動篩除低活性的毛囊,識別和選擇最好的毛囊收集,同時精準判斷每一個毛囊的深度、角度、粗細、方向等,無論提取多少毛囊, 這款永不知疲倦的機器人消除人體疲勞和潛在的誤差,可以保證提供均勻、精準、穩定、高質量的毛囊采集,成功率可達到90%,比人工毛囊采集的成功率大幅提高。
機器人精準高速操作,大大縮短手術時間。植入2000根頭發從傳統方式的8個小時可縮短到4個小時。
另外,這種技術不需要縫合,也幾乎看不到修復的地方,幾乎無痛苦,術后也沒有針或線性相關疤痕。植發者術后快速恢復,短時間內可投入工作、運動。
人工智能醫療將產生巨大影響
患者在享受機器人植發便捷高效的背后,研發人員付出了長時間的心血。Miguel Canales博士是ARTAS植發機器人的發明者之一,他曾作為植發機器人制造商Restoration Robotic 公司的醫療主管,從2006年開始帶領團隊研發這款產品。經過數年大量臨床驗證、測試和不斷優化,最終于2011年通過了美國FDA的多項嚴苛審核。目前在全球超過140家的植發機構開展應用,得到了全球植發醫師的廣泛認可。2016年9月,ARTAS植發機器人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進口醫療器械注冊證,我國脫發患者很快就可以享受到它的服務。
相關人士預計,ARTAS機器人植發手術每次手術消費約為6-10萬元,并不比傳統植發方式昂貴。
醫療專家表示: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應用充滿前景,而且植發機器人可能會是人工智能在醫療應用的典范,畢竟脫發是一項全球性問題,據統計成年男性脫發率達到了20~30%,亞洲有著4.02億人的植發市場,其中中國的植發市場達到了驚人的1.74億人,技術的進步必然對相關人群產生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