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家電圈刮起了一陣“解放雙手”的風潮,并由此催生了諸如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此類原本并不屬于生活中常規種類的家電細分品類。對于它們的使用效果,市場反映也是褒貶不一,有的消費者認為其確實減少了平日花費在家務上的時間,也有的用戶認為其提供的使用體驗實際并不優秀,甚至還會出現必須人工干預的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以提升生活品質為主要使用目的的家電產品正成為市場上一股不可小覷的后生力量。
自2015年以來,掃地機器人市場便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態勢。由其是在人工成本逐漸攀升,單位家政服務次數需要花費的金額逐漸高企的當下,許多家庭都會認為購置一臺掃地機器人是一勞永逸的選擇。而隨著掃地機器人單品售價逐漸落地,未來將有更多家庭愿意去添置掃地機器人來減輕自身的家務壓力。調研公司Technavio的家電研究分析師Bharath認為,未來三年掃地機器人的平均售價將有所降低。
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主要掃地機器人銷售大國,但是其市占率相比美國而言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根據第三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5年底,美國家庭對于智能掃地機器人的接受程度實際上也并不高,其市占率約為16%,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沿海地區掃地機器人的市占率約為其四分之一。
家電網了解到,根據GFK(德國消費品市場研究公司 )公布的數據顯示,兩年前,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零售規模約為50億元左右,而到今年這一規模將達到75億元,并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幾何式增長,達到120億元。其中,有企業更是預計在未來五年,中國家用清潔機器人市場將會處于11-17億元之間,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國內掃地機器人品牌總數已經達到數十家,除了科沃斯、iRobot、福瑪特、地貝、戴森等品牌之外,也不乏傳統家電品牌,例如海爾、美的、松下、飛利浦和三星的身影。
但是,業內人士分析,就目前的現狀看來,掃地機器人若要實現對市場的快速滲透,首先必須要解決自身內部蘊含的限制因素。
對于掃地機器人而言,技術是決定其發展的核心條件。家電網了解到,當下的掃地機器人功能已經愈發完善,特別是近些年人工智能與激光測距感應技術的不斷推進,使得掃地機器人相比之前,擁有更加優秀的導航認路、避閃功能,甚至有一些還內置了激光制導程序,能夠通過內置的探測器對當前環境進行掃描并形成地圖,從而完成后續路線的規劃。
雖然如此,但當下較為主流的專業觀點仍然認為目前能夠支撐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技術依舊欠缺。iRobot公司CEO科林?安格爾更是認為,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部分產品因為技術水平不佳,從而影響其使用質量,用戶更會對此類低端產品形成失望感。
業內分析師認為,隨著近期掃地機器人專利之戰進展得如火如荼,行業中也會迎來全新一輪大洗牌,從而提升該市場的后續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