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快遞業最大的智能分揀工廠,要確保包裹在三個半小時內全發出去,必須依賴于這些不知疲倦的“小黃人”。在過去,要完成這個分揀量,至少需要100名熟練工人。2000平方米的作業面積,可以產生的路徑有3000億條。怎樣迅速找到最佳路徑,又避免和其他小黃人相撞,要歸功于一個厲害的“大腦”。
天津申通物流信息部經理葛志中介紹,“我們整套的機器人設備,它五分鐘的計算量,相當于北京我們最繁忙的首都機場,一天航班的起降的計算量。”
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新效率、新速度,正在創新驅動的國家戰略下,找到新的支撐。
中國每年要產生300億件快遞包裹,智慧物流體系的建設領先全球。這些省際交界的超級智能中心倉,分揀、裝箱都用上了最前沿的技術。大數據系統甚至可以計算出每個包裹需要多大的紙箱,做到綠色環保。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快遞業,正向每天運送1億件包裹發起沖刺。科技不僅快速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更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