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邯鄲機器人交警”正式上崗,也是我國迄今為止道路上第一批上崗的機器人交警。據了解,此次上崗的交警機器人由邯鄲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與高新興子公司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經過公安部認證并列裝。
邯鄲交警機器人的列裝上崗,讓業內再一次看到市場黎明的曙光。CPS中安網初步統計,除高新興外,包括大華股份、中智科創、深蘭科技、優必選、煜禾森科技、新松、廣州澳博、蘇京智能、大陸智源、萬為、蕓眾科技、海風智能、智偉達、國自機器人、大道智創、松靈機器人、神州云海等超30家企業均在布局安防機器人市場。
其中,有的企業已經在此領域深耕長達5年之久。但據了解,目前安防機器人很多處于“理論機器人”,大部分機器人屬于“硬件組裝”,市場也處于爬坡階段,僅有小批量應用,并沒有大規模市場應用。
五大挑戰掣肘發展
一直以來,安防機器人被宣稱為可以“替代人”的產品,隨著安防機器人成本逐年下降,與人力成本上升曲線出現交叉點時,機器人規模化替代人工的現象也將爆發。
但現階段,安防機器人在市場推廣過程中仍然有很多掣肘其發展的因素存在。
成本居高不下。CPS中安網了解到,目前安防機器人市場報價20萬—100萬不等,價格的不同是因用戶需求配置相關技術所致,廠商會根據用戶需求配備不同傳感器,傳感器越多價格越高;同時,機器人配備的激光雷達、運動控制、AI算法等成本較高。
缺乏標準體系。安防機器人至今沒有標準體系的構建,雖然已經有相關企業在與相關部分起草,但還未對外公布。行業標準對產業發展具有巨大作用,可以給企業指明發展路徑,規范行業發展,沒有標準也意味著行業還不成熟。
人才匱乏。雖然安防機器人很小,但其集高精尖技術于一身,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電力、無人駕駛等技術。目前業內全部都懂的人才極為匱乏,需要企業慢慢培養,但同時又存在被“挖”風險。
續航能力。據了解,目前市場產品最高續航能力約8小時,充電時間慢充約3小時,快充約4—5小時,想要實現全天候24小時值守,如若在室外環境使用,就需要配備充電屋,但將加大成本。未來,無線充電技術或將解決這一難題。(文章來源于趣歷史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