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數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能倉儲市場將從2018年的13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270億美元,增長2倍以上,2019年至2025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1.7%。
全球智能倉儲市場規模變化
同時,到2025年,AGV / AMR市場預計將突破40億美元大關,由于未來電子商務對于智能化倉庫的高需求,AMR或將大量被布置于智能倉儲行業內。各大倉儲物流企業也紛紛摩拳擦掌,德馬泰克(Dematic),SSI-Schaefer,極致嘉(Geek +),GreyOrange和海康威視(HikVision)等國內外企業紛紛搶灘智能倉儲市場,利用AGV、AMR等機器人設備拓展市場。尤其是系統集成商,都開始紛紛將業務范圍延伸到智能設備領域。
全球智能倉儲物流玩家地圖(部分)
例如中國市場,伴隨著智慧物流風潮的興起,對于智能倉儲需求越來越高,快倉(Quicktron),海康威視(HikVision)和極智嘉(Geek +)等頭部企業在電商倉儲領域擁有近70%以上的市場份額。
紛爭不斷,歐洲“霸主”VS 亞太“列強”,誰能一統江湖?
單從2018年世界智能倉儲物流市場占有率來看,德瑪泰克和霍尼韋爾Intelligrated是目前此領域的佼佼者。
2018年,兩家公司分別在電子商務領域取得了大額項目,德馬泰克和Intelligrated在零售行業配送領域的營業收入排名第一和第二,德馬泰克(Dematic)的訂單量增長了15.5%,同期Intelligrated的收入預估增長了50%以上。
位列第一梯隊的SSI Schaefer則是歐洲市場的“霸主”,該地區的收入比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Knapp高出近50%。
在目前三大智能倉儲區域中,歐洲板塊,中東、非洲及美洲板塊本身擁有一定的倉儲自動化供應基礎,全球排名前四的系統集成商占有率分別占這2大板塊市場的41%和52%,但在亞太地區則不然,從世界排名來看,盡管日本大福Daifuku的規模是亞洲其他物流系統綜合企業的兩倍以上,但市場占有率僅10%。
從亞太市場各企業占有率來看,排名前四的企業僅占該區域市場的19%。這主要是由于中國此領域系統集成商的廣泛數量及企業多樣化構成導致的情況。
中國的智能倉儲物流企業一般分四種不同性質。
1、大型企業物流集成商:阿里巴巴和京東是目前中國市場內最大的倉儲自動化采購商,但他們并沒有將倉儲自動化外包給第三方進行集成服務,而是直接從設備供應商那里采購相關自動化設備并自行進行集成研發。
2、國外物流系統集成商:SSI Schaefer、Dematic和Swisslog,以及其他一些國外系統集成商,都在中國有所布局。尤其是Dematic,今年,其第一臺本地化生產的結合全球頂尖技術的AGV也已在亞洲國際物流展上展出。
3、國內本土物流系統集成商:本地系統集成商在中國數量龐大,但其“實力”則參差不齊,在18年,只有新松機器人,諾力股份和昆船物流等少數公司的收入超過1億美元。
4、智能倉儲設備廠商。近年來,一些逐漸發展壯大的設備廠商也在將業務范圍朝著整體的物流系統集成延伸,相較于本體,集成業務的利潤會更高,頭部企業在達到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之后拓展業務范圍延伸產業鏈是必然途徑。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倉儲類企業數量6萬家,從2010年的1.67萬家增長至2018年的6.0萬家,年復合增長率為17.37%。
數據來源:網絡整理
盡管今年全球制造業經濟增速放緩,但智能倉儲物流市場仍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增長,尤其在亞太地區,消費者對交付時間的高需求以及持續的勞動力短缺,未來智能倉儲物流的發展模式將愈加明朗。
智能倉儲物流的未來:高智能、多協作、新方向
一個完整的智能倉儲物流系統不僅僅涉及到機器人、AGV等智能設備,其中還包括軟件方面設備的調度系統、整廠MES系統以及周邊的輔助設備等,他們所涵蓋的技術突破點非常多!
在物聯網技術與機器人技術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未來智能倉儲中的機器人及設備不再被看作為單一的高性能硬件,而是更加智能化的高性能物流裝備,結合新技術新系統,才能磨出一套智能倉庫的藍圖。
①狀態感知:借助于物聯網技術,機器人及相關設備能夠與周邊硬件或產品如可穿戴設備、環境監控設備等進行數據交互,從而實現對自身及周邊環境狀態的感知。
②實時決策:借助于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及相關AGV等設備能夠對特定場景該如何動作做出決策。
③多方協作:機器人、無人駕駛飛機和自動駕駛汽車(AGV,AMR) 是供應鏈中的一項新資產,可優化倉庫運營并驗證庫存質量保證,如果將這幾種應用鏈接在一起并運用于同一種工作體系中,那么智能倉儲的未來將會更強大。當前行業內也有企業推出了能夠連接上下游設備的機器人操作系統!
④功能集成:出于提高倉庫作業整體效率效益和降低設備部署成本的考慮,管理者在打造自動化、智能化倉庫時,往往偏向于采購功能更加集成、用途更加豐富的機器人,并為之調整作業模式。
⑤技術融合:感知、決策、執行是評估機器人的三大指標,未來的高性能的倉儲物流機器人一定不是單純的硬件,也不是單一技術的極致體現,而是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各種技術的綜合體,讓機器人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文章來源于機器人在線,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