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的“變”
在經歷以天貓、蘇寧和京東的“雙11”、“818”和“618”等各類購物節后,個性化的消費者經歷了裂變后的各類電商形態快速教育,電商在主流城市的競爭紅利已經逐漸靠近天花板。對于電商物流來說,結合自身資源快速進行倉儲效率及分揀效率的提升是第二次流量紅利下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對于行業而言,菜鳥網絡的價值在于統一倉配環節和大數據規劃分配,優化物流行業費用結構和配送時效;對于阿里自身而言,菜鳥則既承擔了購物(物流)體驗提升的職能,又在“資金流”和“商品流”之外,彌補原來“物流”數據的缺失,全面掌控電商全鏈路數據。
對比之下,蘇寧的物流優勢在于基礎物流網絡的大密度與高標準硬件,同時能夠基于送裝、售后、落地配等服務進行全場景服務。
蘇寧的倉儲網絡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包含大件物流中心、冷鏈倉儲中心為代表的核心倉網;第二部分是輻射社區用戶的蘇寧小店中心倉,以及支持線下門店業態補貨和即時發貨滿足一小時送達的前置倉為代表的社區倉網,其中包括服務下沉市場的蘇寧幫客縣鎮服務中心。
蘇寧推出“1小時場景生活圈”,涉及到了蘇寧在倉儲、配送的各類環節,提供社區化的即時“到家”服務,圍繞“蘇寧小店”,提供3公里范圍內30分鐘、1小時達的鮮食、百貨等社區急速配送服務。2019年618期間,央視報道家住北京市豐臺區東鐵營的消費者王女士,在蘇寧下單后17分鐘“閃收”自己的物品,點贊蘇寧物流升級消費體驗。
物流行業的“不變”
不管物流行業如何升級變化,本質上還是物品在供應者和需求者之間的流通,核心精簡為四字:降本提效。
京東作為電商企業經營自營的物品和第三方的客戶物品,從賣家角度出發更注重倉儲的物流樞紐作用。通過構建全國多層次的倉儲網絡推動自營商品和第三方產品到離消費者更近的位置。提高物流時效和客戶體驗,“以倉代運”。
36氪研究院報告同時指出蘇寧物流的物流邏輯:基于前置倉+即時配,業務觸達末端1小時場景生活圈。蘇寧的每一個前置倉覆蓋10~15家蘇寧小店,線上訂單由系統分配到前置倉,在蘇寧小店app端下單的用戶享有“一小時送達”的即時配送服務。
針對主流城市的倉儲服務,2019年蘇寧物流上線的新一代無人倉,整件商品揀選效率可以到達600件每小時,商品最快20分鐘出庫,單件商品揀選成本降低52%。曾經,10個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能搬10000-15000件整箱商品。現在,無人倉的機器人兩個小時就可完成普通員工一天的工作量。
近年來,蘇寧智慧零售快速發展,“全場景”布局日趨完善,蘇寧物流是智慧零售發展的重要支點。據了解,2014年,蘇寧物流完成8+46的大小件倉網布局,完成全國末端配送入戶網絡的搭建,完成基礎設施階段布局;2017年,蘇寧物流收購天天快遞;2018年在全國投入46座冷鏈倉、入局即時配,完成生態布局。2019年,蘇寧物流開放進入第五個年頭,正式進入全面鏈接階段,構建起倉配、快遞、快運、冷鏈、跨境、即時配、售后七大產品體系,搭建起了科技和效率驅動的物流基礎設施平臺。
新物流本質在于降本提效,無論是菜鳥、京東還是蘇寧,面對消費者不斷提升、逐漸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都需要利用物流科技輔助物流服務實現升級,提升業態效率。(文章來源于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