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36氪的報道 (https://36kr.com/p/5302741),編輯整理
市場不再滿足于單純地部署機器人系統,而是要求構建整體解決方案。
物流作為智能機器人的重要落地場景,在幾年前就經歷了以AGV機器人為代表的融資浪潮。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企業對于智能化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設備、硬件層面,而是希望通過整體的解決方案,實現從硬件到系統層面的智能化,進一步降低人力及運營成本。
極智嘉作為物流機器人的代表公司之一,從2015年成立至今,極智嘉在全球已經銷售超過1萬臺機器人,合作客戶近300家,分布在全球近20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和亞太市場(不含中國)占有超過80%的份額。
不過極智嘉的業務不局限于物流機器人,而是逐漸發展出了智慧工廠和無人倉解決方案。那么當前行業用戶的需求發生了那些變化,極智嘉為什么有此轉變;與傳統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相比,柔性機器人解決方案有哪些優勢以及優選的落地場景?
36氪采訪到了極智嘉CEO鄭勇,了解了公司的發展策略以及對智慧物流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
以下為整理后的采訪實錄
36氪:關于公司的產品規劃,為什么選擇做智慧工廠和無人倉解決方案?
CEO鄭勇:極智嘉的技術路線是通過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高度柔性和智能的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圍繞這個目標,公司已經開發出了揀選、搬運、分揀、智能叉車四大產品線。盡管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很多物流機器人企業,但是行業其實還是處于早期的狀態。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從用戶的角度看,很多用戶對于機器人系統并不夠清楚,前期部署了機器人系統,后期隨著業務的變化以及對行業how-know的積累,客戶會希望幫助他們去構建一套整體的解決方案出來,這不僅是通過部署機器人替代人力的問題,還需要對機器人本身實現有效的管理,提高工廠整體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比如2019年極智嘉與一汽大眾在一汽物流智能技術研究中心合作的解決方案,將智能叉車與智慧工廠調度系統結合,去實現多機器人協同及工業系統設備統一管理 。調度系統與一汽倉儲信息管理系統和MES系統無縫對接,根據存取貨需求派發任務,智能叉車全流程自動實現貨物的機械臂協作和立庫對接的操作,從而實現自動出庫和入庫,解決倉儲的無人化問題。
36氪:與傳統的自動化設備相比,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柔性化解決方案的優勢在哪里,客戶為什么愿意付費?
CEO鄭勇:對于大多數物流自動化集成商或者設備制造商來說,輸出的方案是以剛性的自動化設備為主,機器人為輔。這里的剛性是相對于我們的柔性機器人系統來說的,典型的剛性系統通常是以傳輸線、立體倉庫為主,整個系統是串行的,容易出現系統瓶頸并影響產出,而且系統的擴展性較差,不能適配業務變化的需求。用戶必須要對未來業務進行預測,不容易做到分步實施,缺乏靈活性,通常是輸出定制化的方案,并且當業務結構變化后又要做新的方案。這種以剛性自動化為主的方案部署周期通常以年計算,且價格昂貴。
柔性自動化解決方案是以機器人為主,其他自動化設備為輔。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就在于系統的擴展性好,機器人可以實現分布式工作,一個機器人出現故障不至于影響整套系統。從部署層面上看,柔性化的解決方案可以基于工廠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改造,對于企業來說,投資更低且1-2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部署。
在2019年雙11期間,極智嘉成功部署并完成了超過4000臺機器人的大規模集群調度,72小時內完成811萬單的全部發貨,48小時內發貨率高達99.997%。這已經很好的證明了機器人系統和柔性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優勢。據公司統計,使用柔性機器人系統的客戶平均降低了10%-20%的人力成本。
36氪:極智嘉除了銷售機器人和解決方案外,還拓展了自營倉庫為行業用戶提供第三方服務。公司更看好哪種商業模式呢?
CEO鄭勇:公司會以銷售機器人和解決方案為主要營收來源,目前主要客戶還是以大企業為主,極智嘉基于機器人的柔性化解決方案的投資回報周期約為2-3年,考慮到物流行業中小企業普遍還是在解決怎么活下去的問題,且投資能力、抗風險能力有限,大企業要處理的SKU種類更多,業務量大,對于運營優化的需求更多,因此大企業的付費意愿更強。不過極智嘉也在以銷售+服務的方式進一步打開市場,讓客戶可以降低初始投資,并通過短期租賃的方式解決促銷高峰的臨時產能需求。
36氪:從產業鏈上看,目前極智嘉是實現了從上游軟硬件研發到下游產品組裝甚至系統集成,那么未來產業鏈分工是否會更加明確,公司的定位是哪個環節呢?
CEO鄭勇:目前移動機器人領域的產業鏈尚未成熟,尤其是以AMR(新型AGV)為代表的第三代移動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探索是在2014年后開始的,國內發展比國外晚2-3年。從物流機器人兩大場景來看,一個是工廠,機器人本體制造商要做的是研發更加靈活、智能的本體,然后交給集成商去集成,由于細分行業的生產制造工藝差異化較大,集成商的準入門檻很高,因此本體制造商和集成商的產業鏈分工較明顯。
另一個是倉庫,這方面場景的需求相對來差異性不大,機器人和系統的標準化程度較高,機器人公司比較容易從本體做到末端的集成,特別是在打造以機器人為主的柔性自動化系統方面會比一般的集成商更有優勢。
36氪:極智嘉的國內及海外市場發展情況如何,此次新冠疫情會對行業帶來什么影響?
CEO鄭勇:極智嘉的海外市場分布在日本、亞太、歐洲、美洲,海外營收從2019年開始反超國內市場,約占總營收的60%。目前極智嘉在海外市場也是以大中型客戶為主,不過不同于國內頭部公司集中的現狀,海外大中小客戶群體分布較均勻,且物流基礎設備相對完善,加上發達國家人力成本過高,因此海外市場獲得了高速增長。
物流行業近幾年的發展要求企業更加靈活的響應市場需求,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柔性化的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地幫助行業用戶提升物流倉儲的服務能力。物流機器人行業經歷了17-18年的高速增長,現在行業看中的是公司將技術產品化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備商業價值,也就是落地的問題。新冠疫情會加速行業洗牌,行業會向具備規?;芰Φ念^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