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流搬運機器人》雜志社 黃滿婷
2019年年尾,胡潤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全球獨角獸排行榜,其中物流行業共有34家企業入選,中國企業16家,數量排名第一。
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帶動了物流行業的蓬勃,但伴隨著快遞量的逐步攀升,效率問題成為了首要關鍵,如何降本增效?物流自動化升級開始被提上日程,機器人、自動分揀機、智能倉庫……物流獨角獸的自動化布局處處落地生花。
企業名稱 | 企業估值(億人民幣) | 創始人 | 總部 |
菜鳥網絡 | 1300 | 童文紅 | 杭州 |
京東物流 | 800 | 王振輝 | 北京 |
滿幫 | 400 | 王剛 | 南京、貴陽 |
達達-京東到家 | 300 | 蒯佳祺 | 上海 |
跨越速運 | 200 | 胡永 | 深圳 |
準時達 | 150 | 楊秋瑾 | 成都 |
日日順 | 100 | 解居志 | 青島 |
蜀海 | 100 | 張勇 | 北京 |
安能物流 | 70 | 王擁軍 | 上海 |
豐巢科技 | 70 | 王衛 | 深圳 |
駒馬物流 | 70 | 周勝馥 | 香港 |
貨拉拉 | 70 | 白如冰 | 成都 |
羅計物流 | 70 | 宋睿 | 北京 |
越海全球 | 70 | 楊興運 | 上海 |
壹米滴答 | 70 | 張泉 | 深圳 |
云鳥科技 | 70 | 韓毅 | 北京 |
表:2019年中國物流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
注:企業估值為19年榜單發布時期估值,如有錯誤請指正!
菜鳥網絡:IoT技術為核心打造多個未來園區
菜鳥網絡致力于以物流網絡平臺服務的方式,通過大數據、智能技術和高效協同搭建全球性物流網絡,加快商家庫存周轉,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從而提高物流效率,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
隨著電商行業的持續升溫,菜鳥在打造未來園區方面動作不斷。據了解,菜鳥于2018年在江蘇無錫推出首個未來園區,園區以IoT技術為核心,融合AI、邊緣計算等,實現了物流園區的數字智能化。菜鳥的未來園區啟用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機器人3天的行程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
此后,菜鳥未來園相繼在四川、天津、浙江、廣州等落地。據悉,菜鳥物流市場已接入全國29個省份、138個城市、總倉庫數達3417個,總面積達4757萬平方米,并且在持續擴大。
除此之外,菜鳥還熱衷在未來園打造“無人車基地”,其成都園區是國內首個無人車運行的未來園區,搭建了基于物聯網的車聯網系統,通過云端可以調度無人車,讓它們自動完成園區內多個倉庫、分撥中心之間的包裹運輸、物資調撥,每輛車一次可搭載數百個天貓消費者的包裹。
京東物流:50個不同層級的無人倉助力自動分揀
作為全球唯一六大物流網構建智能供應鏈企業,京東物流用12年的虧損換來的了強大的線下物流網絡,面對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京東很早就開始布局自動化物流。
2016年,“京東618品質狂歡節”一段視頻曝光了京東的未來物流系統。后來劉強東也在現場表示,公司主要攻克未來在實現無人倉儲、無人快遞和無人機送貨方面的問題。京東計劃未來倉庫將100%由智能機器完成,從入庫、理貨、出庫、分揀全部不需要人力的參與。
早在2018年,京東物流已有50個不同層級的無人倉投入使用,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廣州等全國多地。2019年雙十一,京東投用了25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70個不同配置的機器人倉。此外,2019年,京東還建成了國內首個5G智能物流示范園區。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智能倉儲的建設除了與一些設備廠商合作之外,自身也在不斷投入開發,2016年,京東成立x事業部,京東 X 事業部的前身是物流實驗室,創建于 2013 年,起初專注于一兩款機器人的研發,以應付一些勞動強度大的場景。2016 年 5 月,物流實驗室正式變更為 X 事業部,專注于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的研發。
巨大的投入也帶來了回報,據了解,京東物流中心實際存儲能力超過200萬SKU,平均日存儲商品件數近千萬件、年訂單處理能力過億單。
跨越速運:野蠻生長 重點布局機器人分揀系統
跨越速運成立時期可以說處于野蠻的草莽時期:一邊是電商發展帶來的日益強勁的速運快遞需求;一邊是野蠻生長的速運快遞行業。跨越速運判斷,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時效的要求必然會越來越高,在航空物流取得競爭高點的跨越速運近期對自動化物流的布局也是動作連連。
跨越速運首先是把側重點放在圍繞貨物運輸效率和用戶物流體驗方面,借助大數據+AI人工智能技術,優化運輸效率,提供精準服務,研發打造了AI智能全程實時在線監控系統、自動報警系統等,以科技創新驅動物流變革。
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為了減少貨物的中轉時間,跨越的自動化布局也開始全面升級。不但根據分撥中心具體需求對分揀設備創新性采用了國內第一的高速直線分揀機系統、環形交叉帶分撥系統、多層立體式分揀系統等多種智能分揀系統。還通過設定分揀信號,如條形碼掃描,重量檢測、高度檢測、形狀識別等方式。采用行業先進的WMS/WCS/PLC系統集成控制,實現貨物的自動分揀大小件。智能化精準分揀,大幅度提升了場內流通效率和場地承載。
下一步,跨越也在重點研發AGV機器人分揀系統、自動搬運系統、自動化立體倉庫、配載優化系統、路徑優化系統等。通過物流技術的應用,科技硬件的不斷投入,有效實現降本增效。
日日順 :三種倉儲模式面向大件物流領域
日日順物流的誕生脫胎于海爾集團,從家電產業發展而來,后期隨著產業鏈的拓展到家居、健康器材、出行,到和『家』相關的所有產業,這使得日日順物流在大件領域物流有著能力儲備和發展機遇。
為了做好大件物流,日日順物流的智能倉儲管理一直致力于在智能、流程、管理和模式四個方面提升水平,推出智能CDC、智能RDC、智能HUB為該平臺上的三種倉儲模式。
智能CDC以黃島倉為例,自動化立體庫是根據管理的貨物的尺寸不同而定制的,2米寬的托盤是根據家電尺寸特點而定制的,可同時滿足不同大小家電貨物的搬運。黃島倉根據家電大件貨物特征,投入使用了15臺AGV無人搬運車,可現實全方位無人搬運。黃島倉還應用了5臺RGV和10臺堆垛機,立體庫的貨架、巷道尺寸也根據大件家電定制。
而其杭州倉和即墨倉,都歸屬于日日順物流智能倉平臺的智能RDC。杭州倉為中小件智能倉,主要是針對電視產品,是全國首家高端大件產品智能倉。目前,即墨建設區域則打造的是無人倉儲,相比于杭州倉,即墨倉的場景會更復雜。日日順對智能HUB的定位則是一個很關鍵的資料收集器,通過HUB作為觸點快速掌握動態,反映給市場。
據了解,目前日日順在全國擁有10個前置倉,136個智慧物流倉,6000多家微倉和3300多條班車循環專線。
安能物流:40余個分撥中心實現自動分揀
自2018年以來,為了全面應對雙11、雙12等貨量高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安能物流將自動化設備已經一步步地推行至全國40余個分撥中心使用。
浙江金華分撥中心是其首個試行“自動化分揀”設備的分撥中心。其中,大件包裹使用模組帶自動分揀設備,單口單條效率可達2000件/小時;小件包裹使用交叉帶自動分揀設備,最大分揀效率可達21600件/小時。安能物流通過這些“黑科技”實現快件處理“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真正讓大小包裹分揀“快起來”,最大程度地緩解分撥中心面臨的壓力。
同時,安能可通過自動化分揀設備加強對貨物流量、流向的預測預警,從而有效推進貨物智能分倉與庫存前置,實現對人、車、庫、貨等資源的精準調度,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提高配送效率,給客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
安能物流至今已擁有近170個分撥中心,其業務也創新推出“MiNi電商系列”、“小票零擔系列”、“大票零擔系列”、“定時達”等行業優勢產品。目前,安能快遞仍然在智慧物流方面力爭上游,繼續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優化產品,細化服務,持續為客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智能的綜合性物流解決方案。
準時達:供應鏈實時協同平臺巧借自動化助力電商倉儲
在供應鏈管理環節中,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生產完成的上游供應鏈環節至關重要,這一段的供應鏈涉及大型協作型的生產模式,因為參與方更多、時效要求更高、原料及零部件的品類更為豐富,且要求在相同時間,相同地點實時協同作業,因此要求的專業度更高。準時達供應鏈管理是基于這種模式下進行供應鏈管理的代表性企業。
作為富士康科技集團唯一授權的供應鏈管理平臺服務公司,準時達一直致力于智能化倉儲建設,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從準時達整個供應鏈實時協同平臺來看,借助于智能化訂單和倉儲的優勢,能讓整個過程更加可視化,實現供應鏈各節點(人、車、物、設備、環境、系統)多方的信息交互、產品交付以及資金流動,協同度更高,實現庫區的少人化或無人化管理。
拿位于香港的準時達邦盛鉑天電商中心為例,準時達為其布局350套AGV貨架,第一期投資有15臺機器人及6個貨到人揀貨工作站,每個工作站效率大約為每小時300-500件。同時配備了超過120米長連貫的自動流水線, 將執貨、覆檢、打包串連起來。通過使用AGV,揀貨、分貨只需原來30%左右人力就可達到相應的產能。另外,還配備了AGV工作站的自動亮燈設備及掃描系統,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員的準確性。
一系列自動化操作也為準時達在物流領域贏得不少的口碑與市場,目前,準時達智能倉儲中心已經開始為環球易購、ebay、小紅書、亞馬遜等知名電商企業服務。
越海智能:五大智慧倉一“網” 打盡
越海智能是智慧型物流供應鏈協同企業,物流配送發展至今,已在國內建立八大物流基地、32 個二級基地、82 個三級基地,國內運營倉儲總面積超 330+萬平方米。配送運輸網絡覆蓋國內。 同時,在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歐洲等一帶一路經濟帶國家逐步建立起物流服務網絡。
據悉,越海的智慧倉網分五大類:
其一是無錫商超倉為代表的高速交叉帶,通過分揀機、自動貼標、稱重、拍照、條碼識別、自動生成包裹、自動分撥。
其二是以嘉興小電倉為代表的SWMS,通過可穿戴設備配合,指導一線運作。
其三是無錫小電、商超倉為代表的堆垛機立庫,大幅度提高了,倉庫存儲能力、以及托盤上架和下架效率。
其四是武漢小電倉為代表的機械臂拆剁整托貨品放置流水線,條碼掃描自動識別貨品及件數,并自動粘貼出庫面單。
其五是惠陽、無錫商超倉為代表的AGV倉,也是中國較大的AGV機器人倉。由傳統的人到貨轉變為貨到人的揀貨模式,大幅提升了人效與揀選的準確性。
越海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遍布海內外的智慧倉網、先進的物流科技、以及強大的綜合整合能力,搭建了“社會共享的供應鏈”體系,助力眾多知名企業應對持續變革的消費市場。
物流自動化是一個漫漫征途,不是簡單的用自動分揀、物流機器人在兩三年內可以實現的。惟有依靠點滴的積累、持續的轉化,最后實現五分錢、兩毛錢的運營差異,才能助力物流獨角獸發展壯大,才能對行業格局產生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