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黃滿婷
這次疫情給全社會做了一次深刻的公共衛生安全教育,更多人意識到,除了能應對招人難、招人貴等問題,機器人還具備解決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的能力。疫情后,醫用移動機器人已經成為移動機器人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全國醫用移動機器人預計新增超過5000臺,而疫情后的醫用移動機器人市場還在不斷提速。
醫用移動機器人發展不斷提速
事實上,醫用移動機器人的異軍突起在2019年就有了些苗頭,不少移動機器人企業將自身柔性化水準更高的自主導航AGV/AMR產品投身以醫院為應用場景的高端市場。隨著醫用機器人的整體市場的發展,尤其今年以來,隨著肺炎疫情的爆發影響,醫用移動機器人大量深入前線抗“疫”,通過提供無接觸殺毒消毒、配送醫用物資用品、遠程測體溫、隔離區無傳染送餐等服務,在彰顯非凡應用價值的同時,也是進一步升溫了行業的發展。
目前,市場上投入使用的醫用移動機器人主要分為以下三大品類:
(1) 測溫類移動機器人,機器人移動底盤搭配紅外測溫儀,可在短時間內一次性測量多人體溫。測溫移動機器人應用場景廣泛,除了醫院外,機場、車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都有相應需求。
(2) 醫藥配送類移動機器人,機器人在醫院等室內進行醫藥配送,主要承擔著醫院醫療物資的配送和病房及隔離地點的送餐工作。
(3) 清潔消毒類移動機器人,清潔消毒類機器人主要有兩大功能。其一是通過路徑規劃自動巡航洗地消毒不必驅散人群,其二是通過紫外線與霧氣自動消毒,不但能在醫院內使用,還可廣泛應用于包括宿舍、學校、飛機和各大百貨商店等公共空間。
基于此,AGV/AMR行業工業轉商用的步伐大刀闊斧。目前已有超過20家AGV/AMR企業涉足醫用移動機器人領域,其中不乏大量AGV/AMR主流企業,如國內的新松機器人、CSG華曉、國自、極智嘉等……
根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2020上半年,共有15筆關于移動機器人的融資事項,其中不少有抗疫移動機器人的企業獲得了過億元的融資。
一邊是AGV企業先后入局醫療移動機器人賽道,一邊是商用移動機器人紛紛獲得融資,這無疑體現出我國醫療移動機器人行業發展勢頭正盛。
醫療移動機器人計劃與部署的差距
企業發展如火如荼,醫療市場移動機器人近乎成為剛需,看似一切方興未艾。然而,醫療移動機器人的前路也并不可謂一帆風順。
有報道指出,疫情期間全國計劃部署總共超過5000多臺醫用移動機器人,而根據相關數據線索預計,日前實際完成部署卻只有2000多臺。
其中,疫情期間普渡科技宣布為全國各地的醫院和隔離點免費支援1000臺配送機器人,而實際完成部署量是數百臺,價值千萬元。
擎朗科技早前計劃投入武漢的200臺配送機器人和導診機器人,疫情高峰期間實際完成量才23臺,不過截至日前有報道稱已基本完成部署。
達闥科技計劃協調600臺以上的各種移動測溫、消毒機器人,部署進度同樣有限……
如果說疫情時期醫療移動機器人的部署是受疫情嚴峻的特殊環境給各廠商帶來的現實困境影響,那么冷靜下來的后疫情時期,醫療移動機器人部署的“短板”才真正浮出水面。
據了解,在2020年上半年間,已部署的醫療移動機器人中占比最大的是測溫類機器人,預計上半年測溫機器人市場整體部署超過1200多臺,數百臺待投入使用。醫藥配送移動機器人上半年計劃部署未達千臺,上百臺未投入使用。
而掀起移動機器人在醫療行業研發熱潮的清潔消毒類機器人事實上在疫情期間部署的占比最少,預計上半年有上百臺已投入使用。不過由于疫情后入局者眾多,即便在產能恢復的后疫情時期,更多產品其實還停留在公司測試和推廣階段。
產量與部署懸殊背后
不少入局企業意識到防疫機器人并不像此前想象的那樣,屬于‘降維操作’,影響醫療移動機器人產量與部署的限制因素諸多。
從市場部署情況來說,一方面是需求響應時間。距離疫情高峰剛剛過去一個季度,對于新入局醫療行業的移動機器人企業而言,現有的移動機器人技術很難實現像新建的臨時性的醫療醫院這種復雜環境下的高度變化運動和服務,從而這對于機器人的部署來說,難度比較大。
另一方面則是市場推廣難度。無論AMR企業是否可以單獨完成產品定制,都很難自己去做市場推廣,因此與醫療器械企業技術結合實現定制化落地,是快速原型驗證的關鍵,而產業鏈合作,是推廣應用的關鍵。
從增量醫用移動機器人的分類占比情況來看,落地技術難度成為醫用移動機器人不同品類增量的分水嶺。
對于醫療專業度低要求的場景,比如移動體溫偵測,很多AMR企業自己增加體溫偵測設備,設計簡單應用軟件即可,定制難度相對不大。
對于醫療專業度高要求的場景,如一些移動消毒,醫藥配送等AMR產品,相比于國內一些專注醫療器械、有著良好醫療渠道和運作經驗且有資質的的企業,單純的AMR企業想要進入這塊領域有一定難度,而醫療器械企業想自主研發移動機器人則耗時耗力,因此二者通力合作效果更快,而這一磨合過程還處于初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