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投資積極性普遍低迷的態勢下,企業不能盲目地追求市場規模的擴張,否則最終可能會陷入一場‘求生存’的苦戰。”浙江國自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毅談道。
2024年,基于對行情和市場需求的認真研判,國自機器人一方面開展成本優化工作,堅持技術創新推動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實行市場聚焦策略,不過于追求規模的擴張而對項目進行取舍;同時,還進行了企業內部架構優化,使整個架構更明細清晰,從而提高整體服務效率。
王偉毅表示:“通過一系列策略,去年全年人均產值顯著提升,公司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步入了穩健發展的新階段。”
“有所為”

然而作為擁有多個“行業首創”頭銜的移動機器人領軍企業,去年國自機器人卻在產品創新上變得異常“低調”。
“有所不為”
如果說創新是國自發展的原動力,那么戰略選擇則是國自邁入新發展階段的“導航儀”。
作為成立14年之久的移動機器人“老兵”,國自機器人曾多次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電網、發電、軌道交通、石油石化、新能源、工程機械等多個行業,并在海外實現大規模應用,有著豐富的應用經驗。

面對部分行業出現的階段性“低潮”,2024年,國自機器人果斷在業務方向上做出了戰略性調整,集中優勢資源深耕巡檢和物流兩大板塊,并進一步整合既有優勢和產品特點,將資源向儲能等高增長性行業傾斜。
“儲能行業的需求變化更突出表現在從輕載向重載轉移,這對移動機器人的硬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偉毅介紹,在國自系列室內外重載 agv 解決方案的基礎上,以及在核心部件自主研發能力的加持下,國自機器人針對儲能行業特性,從方案和軟件端切入,深度融合儲能設備的生產工藝流程,為客戶提供具備高度針對性的智能物料管理系統。
2024年,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國自機器人將光伏行業的優勢逐步延伸至儲能行業,加深了在儲能行業的布局。同時,依托深厚的技術實力和項目實施經驗,國自在工程機械、新能源的風電等行業也同樣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

終是“有為”

后記:在移動機器人行業投資環境遇冷,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作為行業內的十年“老兵”,國自機器人憑借創新實現突破,成功扭虧為盈,這不僅為行業提供自我造血的成功范例,更如一針強心劑,證明困境中仍有破局之法,逆境中亦存奮進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