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機器人是爬樹機器人,徐院士講它什么樣的樹都可以爬,同時提出了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1.如何實現(xiàn)有效而可靠的攀爬?
2.是否需要帶傳感器,帶什么傳感器?
3.如何實現(xiàn)有目標的自動攀爬?
4.有什么應用背景?
第二款機器人是寵物機器人,一個可以自己移動并給寵物喂食的“球球”機器人。并提出了幾個思考點:
1.如何實現(xiàn)與寵物的互動,如何跟蹤?
2.能聽懂一些動物的呼叫嗎?
3.寵物需要怎么樣的伴侶?
4.機器人自身的能源,寵物食物的供給
第三款機器人是爬衫機器人,據(jù)稱是全球第一款可以在衣服上爬行的機器人,幾個思考:
1.如何實現(xiàn)衣服或柔性物質上的攀爬?
2.如何規(guī)劃機器人的運動?
3.如何保護衣物表面?
第四款機器人是書法機器人,可以學習任何人書法的機器人,幾個思考:
1.它能不能在學習到的書法的基礎上提高一點?
2.如何學習一種書法?
3.能“猜”“造”一些古人的字嗎?用古人的書法風格寫出古人沒有寫過的字。
4.如何判斷書法的水平?模仿的水平?
5.機器人能創(chuàng)作嗎?
第五款機器人是交互機器人,用于和老人交互和游戲的機器人,幾個思考:
1.如何通過交互了解老人的智能程度和喜好?
2.老人需要怎么樣的伴侶?
3.機器人應該像寵物一點,還像人多一些?
4.最好的交互形式是什么?
5.老人在乎什么?老人在乎的都不給?
徐院士認為現(xiàn)代化的幾乎所有的目的是人的肉體的解放,越來越先進的機器人代替人的肉體勞動,越來越先進的醫(yī)療技術維護人的肉體運作,但是大腦與心靈的解放,遠比肉體的解放更重要,這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革命,所以智能革命本質是:人類心腦的解放。進而徐院士提出了如下一些更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基礎思考。
基礎思考一:機器人如何向自然學習?
--動物與人類的進化:向自然學習的過程
--龍蝦和螃蟹
【作者理解:人和動物的進化是一個向大自然學習的過程,那么機器人的發(fā)展是否也應該向自然學習?如何學習是值得從業(yè)者思考的問題】
基礎思考二:機器人的智能可擴展嗎?
--智能擴展性:從學開車到學開飛機
--擴展性的條件是什么:硬件?軟件?數(shù)據(jù)?
--特殊的智能與通用的智能有什么差別?
【作者理解:讓機器人具備擴展學習能力和進行能力擴展的基礎和本質是什么?這是機器人在設計之初要深刻考慮的問題】
基礎思考三:機器人的智能功能在哪里?
人的分布式智能
機器人的智能:分層?云端?分享智能?
通訊領域的應用
安全性、有效性的考慮
【作者理解:機器人應該在哪些領域哪些方面應用才能體現(xiàn)出其智能的有效性以及解決問題的意義】
基礎思考四:機器人的設計應該考慮“人”嗎?
--車與飛機的設計考慮人的因素,機器人也需要嗎?
--為什么不能把機器人設計成可隨身攜帶的?
--人的功能擴大化:皮帶鞋子眼鏡
--人的弱點vs機器人的強項,還是反過來?
【作者理解:機器人設計的出發(fā)點是“模仿人”還是“增強人的能力”,機器人的出現(xiàn)是為了替代人還是作為更有效的工具幫助人
當你在設計機器人的時,你是在設計一個“像人的機器”,還是在設計“一種可以不以人為參照對象的智能體”?】
基礎思考五:動態(tài)機器人的意義在哪里?
--自行車的意義是什么?
--動態(tài)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在哪里?
--輪式機器人與步行機器人
--機器人應該是一足,二足,三足?
【作者理解:讓“智能”移動起來,移動的形態(tài)需要如何定義?側重“類人”還是側重“移動”?】
基礎思考六:機器人應該看上去像人一樣嗎?
--機器人既不是人,也不是動物。為是么要設計成人或動物?
--植物的頭朝下,動物的頭置中,人的頭朝上。
【作者理解:如何理解“機器人”這三個字的具象意義,是正確的建立機器人產業(yè)概念的關鍵,側重“智能”,還是側重“機器”,還是側重“類人”?】
徐院士的講演看起來全是問題,并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但這些問題正式當前機器人產業(yè)以及機器人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需要面對和深入思考的,所謂道與術,創(chuàng)業(yè)者和從業(yè)者多一些對機器人“道”的思考更能夠幫助把機器人產業(yè)帶向正確有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