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機器人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服務機器人也異軍突起。據工信部數據,到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而且服務機器人幾乎對所有行業都會帶來影響,其衍生價值更是難以計算。
雖然服務機器人概念看似陌生,但大多數人在商業領域接觸到機器人概念,都是從服務機器人開始——從最早的導購機器人,到如今的網紅賢二機器僧,都是服務機器人的代表。一般來說,服務型機器人特指為人類生活與工作服務的機器人。相比于通常處在標準化流程的工業機器人,由于經常需要與人和復雜的環境互動,服務機器人必須更自主靈活。
服務型機器人分成兩大類:個人用機器人與專業用機器人。在10月21日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鳳凰文創記者采訪了同時打入這兩個領域的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劉雪楠,聽他解讀服務機器人產業的技術趨勢和對各個行業的“機器人入侵”。
服務機器人怎樣打入“三百六十行”
鳳凰文創:現在最著名的服務機器人“賢二機器僧”是以康力優藍的小優機器人為本體改造出來的,新一代賢二機器僧集成了哪些功能?
劉雪楠:目前賢二機器僧已經集成了諸多人工智能的科技,包含視覺方面和語音語義方面的智能,它已經可以做人臉識別、物體識別,可以做人臉的追蹤,以及精準的室內定位導航,可以很好地執行場景化的任務,同時針對人的語言表達做深度的語義理解,自由地和人進行交互。
鳳凰文創:標準的服務機器人需要有哪些功能?服務機器人在未來會主要應用于哪些領域?
從2016年開始,服務機器人開始向多個行業進行擴張,并開始呈現未來機器人能夠做三百六十行的趨勢。
劉雪楠:服務機器人今年在幾個行業里有重點化的應用:一是在場館導覽,機器人可以很好地做場館里的解說員、導游,在不同場館里對游客進行具體的導覽工作;另外它可以在商場里做導購員、像促銷員一樣吸引人流,永不厭煩的介紹商品;也可以要求你掃二維碼,輸出促銷的信息;同時機器人也可以擔當娛樂節目、展會、婚禮現場主持人的角色,它既可用娛樂的形式進行主持,還可以表演節目;還有一個重點領域是銀行,目前在很多銀行開始采用服務機器人進行服務性的、指引性的應用。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服務機器人還會進入到更多、更廣泛的領域,為人類做服務。
服務機器人是代表“RT時代”的全新工具
鳳凰文創: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對于智能產業的意義是什么?
劉雪楠:實際上服務機器人不只是一個全新的產品,而是個代表一個時代的全新工具。就像過去的手機、電腦、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一樣,服務機器人將成為一個全新的“RT時代”的代表。與過去人類發明的工具最大的不同的是,服務機器人替代的不僅僅是人工,同時也開始替代人性,所以基于“人工”加“人性”的雙重替代,這不亞于一次物種革命。在未來的若干年時間里,材料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將使一種全新的智能型的物種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機器人會更徹底的再次顛覆人類過往生活模式,給我們帶來驚喜。
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化程度全面領先于國際水平
鳳凰文創: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處在一個怎樣的發展階段?相比于國外產業先發國家,我們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劉雪楠:人工智能可以被拆分解讀為智能、服務、機器、人,四個“字節”。智能就是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的技術是國際化的,在這一領域,中國并不輸給日本,甚至在某些方面,在結合本土的一些技術方面領先于國外。
從服務應用的角度看,由于企業必須針對每個具化的場景展開服務,就要和本地文化進行有機結合,這方面國內本土企業也做得很實戰。同時,機器人講求“人性化”和“社會化”,人性化和社會化也必須要和本土的特點做結合,就像互聯網必須進行本地化一樣。所以在這一點上,國內的服務機器人的本地化結合做得不錯。日本的優勢在于電機、馬達、運動控制、高精尖零件等方面,但在這一領域,短期來看服務機器人對動作的要求不高,而更講求人工智能。目前服務機器人普遍采用輪式傳動底盤,且全世界其實尚無任何一個國家大規模生產步態式行走服務機器人。
所以在現階段,中國服務機器人的水平從產業化程度來看全面領先于國際水平。當然在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自主企業也需要在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上做進行專屬突破。
未來服務機器人的兩個重點發展方向
鳳凰文創:未來智能服務機器人需要突破哪些重點領域和應用技術?
劉雪楠:未來,服務機器人有兩個重點發展方向:第一,就像所有產業的初始階段,它需要找到殺手級的、切入痛點的場景化應用。目前服務機器人正處于這個臨界點,雖然有很多場景應用,但這些應用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所以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力量,盡早在具化的場景上形成更完美的服務。第二,從未來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機器人實際上不再單純屬于一個工具,它有內在的人性化、社會化角色,所以基于機器人的社會化構建,需要大量的技術創意、人文思想融合在一起,共同打造符合未來應用需求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