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戰略機器人本周應用企業調研紀要
為了更好的推動5月24日手機智能制造論壇與26日物流倉儲搬運機器人推進大會的發展,4月23-28日,本周內,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機產業研究所走訪調研了多家3C電子制造企業及相關物流企業。從3C到物流,這些企業對于機器人的認知及需求究竟處于何種階段?這些問題將持續圍繞在各個不同類型的制造企業身上。
比亞迪:包裝與檢測自動化程度較高組裝難度最大
作為知名的代工廠,比亞迪深圳寶龍工廠主要做消費類電子產品,比如華碩的筆記本電腦訂單(占40%-50%左右),還有手機的代工等。
盡管是代工大企,但是自動化整體來說卻并不是很高,從單站到單線自動化都有所嘗試,目前開發的筆記本電生產組裝自動化程度較高,檢測的自動化可達到80%,包裝70%左右,除了倉儲和物流環節其他基本能達到60%以上的自動化程度。但是組裝這塊,仍然是靠人力,因為有些高端機的很多硬件不同,后續需要輔助把他完成,也有某些型號需要加臨時工序,所以,目前很難實現自動化。
比亞迪現階段使用的四軸的機器人中,雅馬哈的比較多,其次是愛普生,六軸機器人是ABB和發那科的,尚未使用國產機器人。
未來,我們會持續朝著自動化方向改造。物流倉儲自動化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華森股份:2016年自動化投入超過5000萬期待手機整線組裝
深圳市華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移動通信終端產品及軟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也為深圳市百強企業。華森科技旗下手機兩大手機品牌,中國區域運營品牌“至尊寶BestSonny”和海外運營品牌“Telego”。產品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年產銷4G、3G智能手機近千萬臺。
華森股份,主要面向東南亞市場,2016年在自動化設備投入過5000萬,對于手機整線組裝有一定期待,不過對于手機制造來說,精密難度強,比如簡單的盒蓋子力度掌握等等,另機械手不可完成的關鍵部還得轉人工,轉換過程產生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及后期設備維護保養等等問題,需要一段時間及市場的培育才能得到妥善的處理。
三和盛:極其龐大的制造體系
三和盛電子制品(東莞)有限公司(UMC)是經營來料加工的日商獨資企業。工廠創建于2000年,主要業務為表面實裝基板的生產及電子產品的組裝,東莞總部現有人員近5000人。
在日本代工廠中排名前三的三和盛電子,不僅永遠龐大的制造體系,而且具有鮮明的企業風格。
(其他內容處于保密階段。)
飛亞達科技:手表拋光打磨期待機器人應用
深圳市飛亞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中航集團旗下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飛亞達科技公司現有生產面積8000平方米,專業從事高精度鐘表零配件的設計和制造、光通信、電子、醫療器械等行業精密零部件生產加工和技術開發。
作為知名手表制造商,飛亞達將大力推進機器人在手表上的拋光打磨,這是目前需求較大自動化板塊,同時也關注智能物流發展。
正耀科技:自動化推進之路還能更長遠
正耀科技成立于1999年,初期主要從事3C電子連接器之設計、制造與銷售。從連接器行業來講,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程度均不高,尤其是連接器產品上的小零件基本以手工組裝為主。
近年來,正耀科技循序漸進導入自動化,再到柔性制造系統,從800人生產人力減少到200多人,今年新導入的醫療項目也將逐步完善自動化情況。
G7物流:尋求智能物流設備合作商
G7物流是業界領先的智慧物聯網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并在成都、上海、廣州設有研發中心及解決方案中心,業務覆蓋全國及周邊亞洲國家。G7現有上千名員工,其中技術人員超過60%,合作客戶包括國內各大快遞公司、物流公司及電商公司。
隨著智能物流及智能倉儲的發展,G7物流也在尋求智能物流設備如AGV機器人等廠商合作,為大物流發展擴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