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機器人之所以被稱之為具備“人”的機器,那么類人的特性必定十分重要。本文要說的就是日本研發了30年的ASIMO機器人以及近期關注度極高的豐田第三代仿人形機器人T-HR3。
本田ASIMO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中的第一名
ASIMO 是個什么東東?Ta 是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研制的類人型機器人,名字來自其全稱 Advanced Step Innovative Mobility (高級步行創新移動機器人)的英文縮寫。
作為全球最早實現雙足行走能力的類人型機器人, ASIMO 去年獲得了全球機器人排名第一的名次。
第一款公開亮相的 ASIMO 出現在2000年~
當時,這個身高一米二的 ASIMO 用流暢的雙腳直立行走方式為科技界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2005年, ASIMO 又做了升級。這一版胸前的圖案總是讓人想起意大利的國旗。。
是的,家族現在已經很大了。。
但是此后,這貨真正 get 到了奔跑的技能,速度可達6公里/小時!
ASIMO 此后在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又進行了幾次升級。
現在的 Ta 不僅外形變得更加親和,還已經具備了類似人類的步行方式,不僅能以將近9公里的時速奔跑和倒行,還能倒退走、單腳跳躍、雙腳跳躍。
你可能會疑惑,不就是走個路和上下樓梯嗎?這有什么難的?但你回想一下,你看到的機器人大部分都是怎么走的?一般都是履帶或者輪子,即便有腿腳,大多也做不到像人類那樣的"邁步走"。
新版本的 ASIMO 的下肢有了不小的改進,Ta 擁有更好的平衡性,能夠更快、更平穩的上下樓梯。
因此除了行走自如,Ta 還能進行諸如“8”字形行走、彎腰等各項“復雜”動作。還能。。像螃蟹一樣橫著走,同時上肢與頭部同時可做其它動作。
還能突然加速小快步地行走,再突然減速!
連續跳躍+轉圈,這個對于機器人可是有難度的!
因其腿部各關節高度良好的協調性與平衡能力,使得 ASIMO 可以單腳站立踢足球。
身體還是穩穩的,有木有?!
當然了, Ta 還能隨著音樂進行跳舞等要求整體協調性較高的一些運動。
Ta 還能通過身上安裝的可360度全方位感應的傳感器獲取的信息躲開如臺階、大坑等障礙,并隨之改變和保持姿勢的平衡!
更牛的是, ASIMO 還可以對周圍人群或動物的位置、動作和行動路線進行預估判斷,在辨識出附近的人和物體后,推測出他們在接下來幾秒鐘可能行進的路線與軌跡,Ta 能通過自身的系統計算和規劃出一條自己的替代路線,避免發生碰撞。
最新版本的 ASIMO 在手部靈活性上做出了重大突破。
Ta 的每只手都擁有13個自由運動軸,這貨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合格的。。手語表演者!
ASIMO 的小手掌內置了接觸傳感器,5指分別內置力量傳感器,可對各手指單獨進行控制,另外再加上一套視覺和觸覺融合在一起的物體識別技術,Ta 就可以。。給你倒水了!
別小看倒水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這要求 ASIMO 一只手用手指扭開瓶蓋、另一只手拿起柔軟的紙杯不變形,再將瓶中的水倒入紙杯不灑出,力量角度都控制得剛剛好哦~
不光能給你倒水,還能給你端上來。。
還可以同周圍的人進行溝通交流。
是的,新版的ASIMO 除了能完成各種復雜的行走功能與人類肢體動作外,還具備了人工智能AI,可以預先設定動作,還能依據人類的聲音、手勢等指令,來從事相應動作。此外,他還具備了基本的記憶與辨識能力。
作為仿人機器人中曝光率最高的一個,ASIMO 機器人還與美奧巴馬互相鞠了躬,進行了親切會面交流~
還順便來了場足球友誼賽。
說到 ASIMO 的價格,目前只租不賣。據說,租用ASIMO一天就要約200萬日元(約合12萬人民幣),當然也可以"長期包養",一年2000萬日元(約合120萬人民幣)。
不得不承認,日本人的執念造就了ASIMO。
本田公司投入無數科技研究心血的智能機器人著實越來越讓我們驚嘆,似乎科幻電影中的情節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本田公司說,他們的終極目標是為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日本打造一個完美的護理型機器人,使其能進入民眾家庭并承擔諸如幫忙照顧嬰兒、老人以及殘疾病人這樣日常工作,真正變成家里人的好幫手。甚至在未來還會用于救火救災等行動。。
豐田第三代仿人形機器人 T-HR3
長得 “ 人模人樣 ”。
最重要的是,他能夠實時模仿我們人類的動作。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金雞獨立也不再話下。
《鐵甲鋼拳》既視感有木有!!!
不管你做什么樣的高難度動作,機器人都能同步模仿你的動作。
不過目前階段,控制者還是需要穿上一套機械衣和 VR 眼鏡來同步控制機器人。
T-HR3 全身 32 個關節和雙手 10 根手指都可以隨意運動,能跟著我們完成各種動作。
我們只需坐在家里,用雙腳雙手就可以控制機器人移動。
依靠 VR 頭顯設備,還能以機器人的視野看到很多東西。
當然了,這個機器人離真正的替代我們獨立完成工作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的。
本田研制人形機器人 T-HR3 的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輔助我們人類開展工作,讓機器人替代我們在一些人類不適合的環境中工作。